走进哈瓦那:五个鸡蛋的古巴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哈瓦那:五个鸡蛋的古巴生活.doc

走进哈瓦那:五个鸡蛋的古巴生活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因其地图形状,被称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和“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关于这个国度,有过太多幻想。社会主义国家、切?格瓦拉、猪湾事件、导弹危机、海明威、雪茄、朗姆酒、拉丁舞,这一道道标签张贴在这片群岛上,散发出一种神秘气息。而那里普通的人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我能用我的鞋子和你的鞋子进行交换吗?”一名古巴年轻人指着我脚上这双美国品牌的鞋子问我。他说在古巴现在还买不到这样的鞋子,可能几个月后就能买到了,但或许还需要几年。   说实话,在来到古巴之前,我未曾想过这里的物资会如此匮乏,更未想过美国的经济封锁会对这里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所以,有些地方,只有你亲自去了,才会知道它是不是你心中的模样。在古巴和美国恢复外交关系之后,我有幸来到了这个可能即将发生变化的国度,看一看这个加勒比海北部的神秘岛国。   飞机从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起飞,飞在大西洋的上空,两个小时后,一片绿色的群岛出现在眼帘,我知道古巴就在下面。飞机降落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出了机舱就感受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个岛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为25℃。   紧接着出海关,在古巴,除了美国人,任何国家的人只要在机场花上25美元购买一张旅游卡就能入境,因为在古巴,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岛屿上充足的阳光、细腻的沙滩、碧蓝的海水让这个享有“加勒比明珠”的国家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度假胜地。   然而,在出海关时却遇到了一件并不愉快的事情,同行的一位中国女孩被强行要求在入境前购买了一份20美元的保险,因为我们一行每个人准备的材料基本都差不多,所以能够判定是海关人员想从中获取利益。后来得知,古巴人均月收入只有15~20美元,一些当地人会从旅游业里去获取一些收益以便更好地生活,我这才对海关人员的刁难有些理解。   旅行中每到一个国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兑换钱币。出了机场就能看到有很多人排着长长的队伍换钱。在古巴,自1994年开始实施“双货币机制”,也就是说,古巴流通的有两种货币,一种是CUC(可兑换比索,俗称红比索),这种货币同美元挂钩,一红比索兑换一美元,对于外国游客,基本只能使用CUC,用餐、住宿、购物、交通等全都用CUC支付,而另一种货币为CUP(古巴比索,俗称土比索),古巴当地人使用较多,大多用于露天菜市场购买蔬菜和水果、乘坐公共汽车、在部分国营餐馆吃饭等。另外,在古巴如果使用美元进行兑换,需要交10%的手续费,这源于古巴禁止美元在国内作为贸易货币流通,以此作为对美国经济制裁的回应。 巴拉德罗的加勒比海沙滩上停放很多帆船   换好了比索,我打车直奔哈瓦那老城。在古巴,当地人公共出行主要依靠两种交通工具,一种是公共巴士,但几乎没有站台和站牌,当地人依靠记忆在固定的地点等车,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担心路标泄漏了军事机密。这样的交通对当地人不是难事,对于游客来说基本很难采用。第二种是按照固定线路行驶的分享出租车,在线路上招手即停,时常会非常拥挤,但费用也相对便宜,不过同样没有线路标示,外国游客很难使用。所以游客只能花更多的钱乘坐独立出租车,这也为当地人创收增加了一条路径。   出租车行驶在哈瓦那的大街上,两旁高高的棕榈树好像在告诉我来到了一个海滨城市。而由于过度炎热,满大街能够看到光着膀子的男人和穿着很少的女人。和出租车擦肩而过的,是街头飞奔的老爷车。在古巴,因为美国的经济封锁以及计划经济的开展,这里仍旧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出产的美国老爷车。走在古巴的大街小巷,一辆辆色彩缤纷的怀旧车辆不时地从你身边飞驰而过。他们有的早已破旧不堪,甚至连启动都需要有人在后面推行助力,而有的却一派崭新,阳光下闪着光芒的车头和敞篷的结构在看惯了现代汽车的人们眼中显得霸气十足。 美国老爷车如今成了古巴的一道风景线 哈瓦那老街上的墙壁上绘有古巴国旗   很快,我抵达了这个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称的哈瓦那老城,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住宿问题。在古巴,酒店基本都是国营的,大多条件比较好且费用较高,而且通常需要提前预定。然而,当地政府也容许有条件的古巴家庭自己开设“Casa”,也就是民居住宿,不过一个月需要给政府上交100~200红比索,而每个开设“Casa”的家庭也会出于竞争而精心整理自己的房屋。从这一点,能够看到一点市场经济的苗头。   在挑选比对了几家民居后,我们入住了一个独立的双人间,费用大概为25美元,相比他们的人均月收入,在古巴能够开得起“Casa”的家庭都应该算富裕的家庭。   接下来就把自己甩进了这个神秘的城市,看这座城,更看这里的人们。哈瓦那分为两个部分,老哈瓦那是西班牙殖民时期修建留存下来的老城,而新哈瓦那是美国管控时代修建的,整个城市在1959年革命以后基本没有修建什么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