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藏族农民工流动与传统宗教信仰变迁——来自白龙江流域一个藏族聚居社区的田野调查.pdfVIP

试论藏族农民工流动与传统宗教信仰变迁——来自白龙江流域一个藏族聚居社区的田野调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藏族农民工流动与传统宗教信仰变迁——来自白龙江流域一个藏族聚居社区的田野调查.pdf

甘肃民族研究 2007年第4期 试论藏族农民工流动与传统宗教信仰变迁 来自白龙江流域一个藏族聚居社区的田野调查 杨须爱 藏族农民工是藏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和文化事像,他们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打破 了流出地社会的封闭性,加速了流出地社会的变迁,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白龙江流域 一 个藏族聚居社区新坪社区为视角,依靠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充分用运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 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新坪社区藏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给社区传统宗教信仰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进 行一些探索性的解释与分析,试图为现代化语境下民族地区人口流动、传统宗教信仰变迁与和谐社会 建设的微观实证研究提供一个生动的范例。 一 、 社区传统宗教信仰 白龙江流域藏族主要信仰苯教和藏传佛教,同时也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在新坪社 区,藏族原始苯教与多神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现象并存,宗教信仰的原始性特征明显。下面分 而述之。 . (一)原始苯教信仰 苯教是藏族固有的、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它提倡自然崇拜,以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为思想基础, 重鬼尊巫,推崇念咒、占卜、禳祓等仪式。主张宇宙三界说,即主要的神灵为赞神(也称赞或天神)、年神 (也称念或山神)、鲁神(也称水神或曲桑)。以“为生者除障、死者安眠、幼者驱鬼”,“下镇鬼怪、上祀天 神、中兴人宅”为准则。苯教早期崇拜的内容可归纳为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生灵崇拜、图腾崇拜、图符 崇拜、灵物崇拜、祖先崇拜等,并崇尚念咒、驱鬼、占卜、禳祓、重鬼佑巫等仪式。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氏族社会的嬗变演绎,对守护神和神灵的崇拜逐渐成为主要的信仰。 白龙江流域横跨甘南和陇南两个地区,正处于汉藏文化分界线之上,苯教信仰在该区的传播已经 有数百年的历史。关于苯教在甘南和白龙江一带的流布,学者们一般认为基于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吐 蕃时期通过吐蕃官兵的传播。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佛教虽已传人藏区,但只在统治阶层流行,还未进入 民间,所以苯教的势力还非常强。苯教国师运用占卜、星相等巫觋之术左右朝政,操纵王位继承,苯教 的势力还浸入吐蕃军伍当中,苯教巫师随军远征,每千户有一个大的苯教巫师,称之为“拉苯波”(1ha— h~npo),每个战斗小组有一个小巫师,称“拉巴”(1hapa)。“拉苯波”和“拉巴”分工明确,“拉苯波”主持各 种隆重的敬神仪式,“拉巴”随时请神、帮助战胜敌人。镇守边界的吐蕃官兵到了甘南一带,后来由于种 种原因未能返回自己的家乡,于是长期定居下来,不断地传播苯教。这是甘南藏区苯教得以传播的主 一 75 — 要因素。二是川西北苯教势力的渗透。在整个藏区,川西北地区是苯教流布规模大、苯教寺院和信仰 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是苯教复兴的根据地。川西北地区与白龙江流域山水相连,一衣 带水,为苯教势力向白龙江流域藏区渗透提供了客观条件。三是“兴佛灭苯”时逃往甘南一带的苯教徒 的传播。①苯教在白龙江流域最初的传播即是宕昌藏族苯教信仰的发端。 宕昌一带居住的藏族的苯教信仰,与川西北和仅一山之隔的甘南地区的苯教信仰相比,还比较原 始。就新坪社区的情况而言,这种原始性主要表现在:其一,至今没有形成专门的苯教寺院,也没有专 门进行苯教活动的日常场所。进行苯教活动时的场所临时决定,规模因集体性和家庭性而有别。其 二,神职人员至今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苯教首领,新坪人叫“苯苯”,0他们不脱离生产,属于兼 职型的,平常和普通人一样,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举行苯教重大节日活动时,或者有人家需要举行 苯教法事时,他们便成了法师的身份,履行“祭司”的职责。从事法事活动后,按当地的习俗和惯例,获 得一定量的报酬。“苯苯”在当地享有比较高的威望和地位,受到人们的尊重。其三,没有系统的教义。 新坪现存的苯教经文只有两部,用羊皮纸书写而成,据学者考证,经文由古藏文书写而成。教义的传播 依赖于“苯苯”师徒问的口耳相传。其四,没有系统和严密的教规。普通信徒的行为只是受与苯教有关 的一些禁忌和习俗的约束。 然而,传统社会中,苯教对新坪人的日常生活还是有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