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的“学界革命”.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前的“学界革命”.pdf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6卷第6期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KANGDING NAT10NALITy Vo1.16 No.6 Dec.200r7 TEACHfiRS COLLEGE 辛亥革 命前的 “学界革命” 佘 群 【摘 要】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在国内的腐败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无耻掠夺,中国陷入了空前 的民族存亡危机。无奈的清政府企图通过实施 “新政”。延续他们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新政”使 国内学堂学生数和出洋留学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学界通过向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学习,逐渐觉 醒。学生们痛恨清廷的残暴无理和外国侵略者的无耻蛮横。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学潮。他们通过 退学、建立爱国社团、创办刊物、集会演讲和上书通电等等方式,积极进行爱国活动。通过这些活 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来侵略者。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自由新观念的广泛传播,为即将来临 的辛亥革命做好了思想上和人才上的准备。成为辛亥革命前一次 “革命”的尝试,直接或间接推动 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关键词】辛亥革命;留学生;“学界革命”;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76(2007)06—0036-03 清政府在20世纪初开始实行 “新政”。“兴学堂,派游学”是它的主要内容之一。“新政”废除 了流行数百年的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各省书院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 州、县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各学堂除了教授 “四书”、“五经”外,还学习中外政治、历史 等。而且。清政府还通令各省督抚等都要选派学生出洋,学成回国,经考核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等 各项出身。“朝廷以更新之故而求人才,以求人才之故而本之学校,则不能不节取欧美、日本诸国之 成法,以佐我中国二百余年旧制。”1902年2月,中国驻 日公使蔡钧在东京九段坂的偕行社举行春节 团拜及宴会。招待留日学生。出席宴会共274人。有来自国内17个省的学子。“沿海苏浙粤东诸省, 游学至盛。至于父遣其子,兄勉其弟,行东负笈,络绎不绝。”两湖学生很多,连四川也有很多的学 生出国留学。除了日本以外。当时在美国和欧洲-ttZ有不少留学生。 可以看出,晚清政府 “新政”的这个措施,是因为原来通过科举制度而录用的封建文人已不能 适应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阻挡新的革命潮流的要求。希望通过这次措施,来选拔适合他们需要的 为他们的反动统治服务的 “新”的封建人才。而恰恰相反,事物的变化发展却总是与清朝统治者的 愿望相反,大多数从学堂出身或出洋留学归国的学生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 “西学”的熏陶,他们 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却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的优秀青年成长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一批不同于 旧式封建文人的新的知识分子的大量涌现,给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生的力量,并且为资产阶级革命 政府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和组织上的必要准备。 众多的青年学子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观念,从而培养出了一 批又一批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学习中逐渐体会到国家、民族的深重的危机,感 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相继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爱国行动。 作者简介:余 群 (1977一)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6级研究生 (云南昆明,邮缟:650223) 36 2007年 第6期 余 群:辛亥革命前的 “学界革命” 在国内,随着学堂的增多,学生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到辛亥革命前夕,全国的学生总数大约已 达 156万人之多。而武汉一地就有学生一两万人。 在清政府的官办学堂里,尽管学校当局对学生诱以高官厚禄,并且采取种种禁令、禁律加以约 束,但是都没有阻挡住大多数学生思想 日趋革命的进步倾向。青年学生们被 “自由、平等、博爱” 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所深深吸引,逐渐走上了与清政府当初办 “新学”目的相反的道路。办学没有 几年,清政府就感到情况不妙。近年来 “风气嚣张日甚,大率以不守圣教礼法为通才,以不遵朝廷 制度为志士……,诸弊层出,实为隐忧。” 1902年冬天,中国教育会成立,蔡元培出任会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