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必忠挖掘是过去改写是历史
林必忠挖掘是过去改写是历史[人物标签]
林必忠:字达立,号游侠,又号兼善居士,1963年生于重庆,祖籍四川江油青莲镇。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重庆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收藏投资与鉴赏》主编。现任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副主任,民革市委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考古发掘领队,文博研究员,重庆市检察院第五院特约检察员。曾发现线索并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建国以来重庆市最大的文物走私案,获2D07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国家XX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组织奖”先进个人等无数奖项。创办有以公众考古为中心内容的人文网站――江湖探索网(.省略)
历史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埋得太深。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就是历史的挖掘者,跋山涉水探寻着一种存在着很远的真相。哪怕是一丝毛发,一串脚印,一块破布,都成为博物馆珍贵的藏品。他们每天都挖掘着过去,也正是这样的执着,一次一次改写着人类的历史
他从小的愿望是当军警,少年起苦练武术,大学期间勤奋不堕,终究打通任督二脉,命运却让他当了一名考古队员。二十多年来,他跑遍了重庆所有区、市、县,用双脚丈量了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的重庆段两岸;大巴山、武夷山、缙云山的山麓都留下过他考古调查的身影……
他又是现实版“江湖”里的“游侠”。他嫉恶如仇,专门成立门户网站,揭露江湖骗术
当我们好奇地打开他的个人资料――个性签名:“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不禁让我目瞪口呆。这样一个外表看似严肃冷面,身居要职的中年男子,心中竟然有这样一份情怀,不禁让人多了几分亲切感。于是,我们不难想象,XX年。他获得“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完全在情理之中
他,就是一个叫林必忠的重庆人
父亲眼中的“挖根娃儿”
1963年出生的林必忠,生于重庆,也成长于重庆。吃过苦(野菜、山果、红薯粑粑),受过累(挑煤、割草、拾炭花)。练过武(举重、散手、周天功),下过海(销售药、购柴、竖木马),与三教九流打过交道
小时候的林必忠就表现出与同龄小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做什么事都喜欢问个究竟。常常跟父亲一起聊天摆龙门阵,时不时总会问为什么,由于父亲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很多问题不能回答上来。父亲会说他:“你就是个挖根娃儿,你拿起锄头去挖根根嘛!”
幼年的他跟小朋友玩耍就不太融洽,常常喜欢一个人独自看书。那时候他看了一本探险的科普小说《古峡迷雾》,那是一本专门为少年儿童写的考古科幻小说,是讲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的故事。从那时起,他就对古代的事物有了一种神往之情。后来第一志愿报考了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当他考取后,同学们都说他就该读这个专业,因为他们都知道那是林必忠喜欢的东西
到了学校后才知道。那本《古峡迷雾》的作者正是他的大学老师童恩正教授,此书位列当时著名四大科幻小说之首,也许可以说这是一种缘份
改写重庆历史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考古工作是一件非常神秘并有趣的事情,甚至向往那样的一种与过去接触的方式。很多人都会这样问,“你们搞到着没有?”林必忠告诉我们,当然,挖到好的东西固然好,但是考古学不是以挖东西为目的,它是以科学的方法揭露了解古人类所有物质文化信息为目的
首先是以科学的手法来挖掘,其次,没有挖出东西,或者挖出的东西不好,也可以证明当时,此地的人类、某一个部落、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家庭的真实情况,这就是收获。考古挖出来的物品不是越贵价值就越高,它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这是最大的三个价值,经济价值则是次要的
重庆三峡考古工作以前,考古界公认的重庆最早的古人类是两万多年前的“铜梁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铜梁文化”是嘉陵江流域最早出现的文化,“嘉陵祖先”是铜梁人。而XX年,林必忠等人在合川涪江发现了8万多年前的石器。以其无可辩驳的“身价”把这一历史向前推进了整整55000年。林必忠还自豪地说过,合川最出名的东西是“桃片”,而他们挖到了合川最早的“陶片”,那是距今几千年新时期时代先民们的遗留
“提案状元”的呐喊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重庆的文化点消亡速度在日趋加快,林必忠在考古工作的同时,也一直面临着保卫文物的难题。XX年,林必忠参与江北城的拆迁前保护规划,把城门、城墙、古民居等文物点融入了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然而,拆迁一段时间后,本该在保护之列的一栋清代民居被毁坏,一块描绘江北城全景的浮雕下落不明。“文物部门既无权也无钱,全靠嘴巴甜。”聪明并善于审时度势的林必忠找到一条“曲线救文物”的路
XX年1月,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开幕,林必忠抓住机会向当时的市长王鸿举作了专题汇报,王鸿举当即做出批示,保护工作得以推动解决。受此鼓舞,林必忠一口气提了有关文物保护的十个提案,他成了“提案状元”。包括后来对老舍旧居的保护、兴建邹容公园等提案都被纳入了市委监督工作范畴
因为林必忠在XX年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