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诗人许浑诗歌的崇高美.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代诗人许浑诗歌的崇高美.pdf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9(6):994-996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7—1 2,9(6):994—996 论唐代诗人许浑诗歌的崇高美 梁丽超 (中北大学 新闻传播系,太原 030051) 摘要:崇高作为一种美学范畴,无论是在自然界、社会生活还是艺术中,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崇高显现和象征,是人作 为社会实践主体在超越客体的艰难搏击中表现的人格力量和宽广胸怀。许浑是晚唐时期的主要诗人之一,与李商隐、杜牧、温庭 筠一起被称为“晚唐铮铮者”,其诗歌在当时尤为杜牧、韦庄所推崇,陆游也称之为“晚唐之杰作”,其诗歌饱含着忧国忧民的崇高 思想 ,并创造出雄浑浩大的崇高意象,洋溢着激昂慷慨的旋律,表现出了强烈的崇高美。 关键词:许浑;诗歌;崇高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1008—9713(2007)06—0994—03 崇高美是艺术审美范畴之一,是人类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以粗犷、雄伟的崇高意象,给人 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励,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 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把崇高分为两类:一是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一是力学的 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其外在特征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其内在特征,则体现为伟大高尚 心灵的反映,如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提出的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而许诨的诗作最鲜明、最突出、最动人的审美特征便是崇高美,其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和雄浑浩大的崇高 意象深刻地揭示了崇高美的美学意蕴。 一 、 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许浑大约生于唐德宗贞元中期,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以后,处在一个动荡而又繁荣的时代,此时的大唐 王朝犹如一轮辉煌的夕阳,眼前的色彩虽仍旧迷人,未来的前景却令人堪忧。许浑在饱尝了人间忧患之后,其政 治视野也13趋开阔,忧国忧民的思想也应运而生。 早年的许浑虽有政治抱负,却疲于生计,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并没有同时代的杜牧、李商隐强烈,既没有像杜 牧的《战论》《守论》那样的政论文,也没有像李商隐《行次西郊一百韵》般气势磅礴的政治诗篇,但从他与割据势 力朱克融的决裂可见其忧国忧民思想已初露端倪,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终究冲破了生活的束缚,为了国家和人 民的长治久安,他以笔代戎,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皇帝昏庸荒淫这三大晚唐的危害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日趋严重,各势力拥兵自重,对朝廷造成巨大的威胁。宪宗即位后,为恢复朝廷对 全国的控制,决心与地方割据势力作斗争,但收效甚微,再加上朝内的“牛李党争”,朝廷内外都面临着分崩离析 的危险。会昌年间,许浑游南海县西二十七里的赵佗故城时,作诗《登尉佗楼》: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遥想秦末中原逐鹿时,赵佗在此也曾割地称雄,但最终为了国家的统一又归服汉朝。为了国家的统一,人民 生活的安定,诗人希望割据势力也能放弃自己的私利归顺朝廷,并让自己的功绩像虞舜一样流传千秋万代。 与藩镇割据相比,对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同样有破坏力的便是宦官专权。唐文宗大和九年十一月,长安发生 了甘露之变。宰相李训谋诛宦官失败,反被宦官仇士良所杀,宦官并趁机屠杀朝官千余人,其中还有许浑的恩师 贾觫。面对“甘露之变”中宦官的如此暴行,许浑在《甘露寺感事贻同志》一诗中对此表达了极度的义愤: 云蔽长安路更赊,独随渔艇老天涯。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绛纱。 收稿日期:2007—07—12 作者简介:梁丽超(1979--),女,中北大学助教,硕士。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第6期 梁丽超:论唐代诗人许浑诗歌的崇高美 ·995· 雪愤有期心自壮,报恩无处发先华。东堂旧侣勤书剑,同出膺门是一家。 诗人号召民众要为被害士人雪恨,严厉谴责宦官篡权乱政的罪行,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三月,其时许浑已在垂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