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第三任夫人胡友松人生归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宗仁第三任夫人胡友松人生归结

李宗仁第三任夫人胡友松人生归结 一 李宗仁一生前后有三任太太。元配夫人李秀文早年在广西临桂老家持家教子,没有随李宗仁走南闯北。第二任夫人郭德洁,1906年生于广西桂平县一个手工业者家庭。XX年代初,还在桂平女子学校念书的郭德洁被时任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旅长李宗仁将军看中,遂结为伉俪。1964年,与李宗仁居住在美国纽约的郭德洁被查出患了乳腺癌。1965年7月XX年的祖国,于1966年3月在北京医院病逝 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的李宗仁,亲属都远在海外,生活乏人照顾,情绪非常低落。为日常生活方便,他想找一个生活秘书或贴身保健护士。他的秘书陈思远,按照他所要求的条件,着手为他物色这方面的人选。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上有护理知识的27岁的单身女护士胡友松 这胡友松是何许人也?当时她虽还名不见经传,但是她的母亲却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XX年代有谁不知道电影明星胡蝶呢?当时,在上海、北平、南京等各大城市的照像馆和影剧院里都悬挂着笑靥如花的胡蝶的大幅照片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上海《时事新报》曾刊载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写的后来被广为流传的一首打油诗: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这首打油诗,说的是发生“九一八”事变的那个晚上,身为东北军统帅的张学良,在北京一家豪华的舞厅,忘情地跟赵四、朱五、胡蝶这些风流美女狂舞。当急如星火的军情接二连三传进舞厅时,张学良竟置诸脑后,还要搂着这些美女舞一舞 丢开赵四、朱五不谈,诗中的那个“翩翩胡蝶”,便是胡友松的生母。胡友松小时候名叫若梅,就在小若梅六七岁的时候,突然患了湿疹,而且百治无效。医生对胡蝶说:“南方气候潮湿,如能在北方干旱地区生活几年,孩子的病不治自愈”。这时正好一位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姨太太,也是胡蝶的好友,无儿无女,在北京居住,她又很喜欢若梅,胡蝶便将女儿托付给她,让若梅认她为义母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胡蝶只身奔赴香港。从此,胡蝶与若梅母女便天各一方。1960年,胡蝶在亚洲影展上,凭借影片《后门》封后之后而移居加拿大。1989年,81岁高龄的胡蝶在加拿大病逝 建国后,胡友松的养母生活无着落,常用打她骂她来泄气。她凭自己的努力考入一所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当护士,后又调入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因为她出身不好,又有海外关系,不易寻找到满意的对象,直到27岁还未婚配 二 当程思远把胡友松的照片给李宗仁过目时,李宗仁表示满意。于是,胡友松马上被请进李公馆。李宗仁对长相漂亮,天生丽质,落落大方的胡友松一见倾心 消息传到周总理那儿。周总理对此事很慎重,考虑得也很周到,对有关方面负责人说,中国和美国不一样,没有私人秘书;护理工作有上下班制度,下班后,护理人员要回家休息。李先生要是喜欢,只要女方同意,可以明媒正聚。于是年逾古稀的76岁的李宗仁,突发忘年恋,向27岁的风华正茂的胡友松发起火热的爱情攻势 1965年7月XX年,他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灭侵华日军万余人。李宗仁的英雄壮举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深深地打动了胡友松的心。面对自己崇拜的抗日名将李宗仁先生热烈的求婚,她同意了这桩婚事。1966年7月26日,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西总布胡同51号“李宗仁公馆”举行婚礼,成了李宗仁第三任太太 当时,李宗仁和胡友松的婚事,只是在极小的范围为极少数人所知晓,绝非如当今网上所言的什么“轰动一时” 三 胡友松后来披露,当初李宗仁向她求婚,她也曾犹豫过,毕竟相差49岁,但她仰慕这位大将军,而且周总理又知道了这件事,胡友松觉得她的婚姻能被周总理批示,在那个年代是很幸运的 无庸讳言,凡在那个历史时代生活过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在1966年7月那个阶级斗争已到疯狂的日子里,如火如荼的红卫兵运动正在大张旗鼓地在全社会“扫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时候,在资产阶级、地主、富农分子成为极可憎极可怕的社会成员的时候,社会关系那是决定人的命运甚至生死存亡的。尽管李宗仁曾贵为“天子”,归国后受到党和国家的最高礼遇,但他毕竟是跟蒋介石齐名的“反动头子”。如果胡友松不是一个无嫡系亲属的单身女孩,放在有父母、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姑姑……历史清白的家庭,这门亲事是很难成功的。试问,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社会底层的百姓谁敢跟李宗仁攀亲?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一旦亲成,将后患无穷,刨起根底来要株连多少无辜善良的亲友?那么,阶级成份不好、历史又不清白的人家,怕被扣上政治大帽子而雪上加霜,更是不敢将女孩嫁给李宗仁。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胡友松也曾坦言,和李先生结婚,一方面是出于我本身的政治压力,都说我是国民党大军官的女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