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纳斯效应在足球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格纳斯效应在足球中的应用

马格纳斯效应在足球中的应用 马格纳斯效应 Magnus effect 在粘性不可压缩流体中运动的旋转圆柱受的一种现象。这个效应是德国科学家H.G.马格纳斯于1852年发现的,故得名。在静止粘性流体中等速旋转的圆柱,会带动周围的流体作圆周运动,流体的速度随着到柱面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样的流动可以用圆心处有一强度为Γ的来模拟。于是马格纳斯效应可用无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绕圆柱的有环量流动来解释。马格纳斯效应曾被用来借助风力推动船舶航行,用几个迅速转动的铅直圆柱体代替风帆。试验是成功的,但由于不经济,所以未被采用。足球、排球、网球以及乒乓球等的侧旋球和弧圈球的运动轨迹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弧度也是起因于马格纳斯效应。? 绿茵场上经典的任意球常常成为电视台反复播放的精彩瞬间。随着一记劲射,足球在绕过“人墙”眼看要飞出场外时却又魔幻般拐过弯来直扑球门,这就是神秘莫测、防不胜防的“香蕉球”。 ??? 打从贝利1966年在伦敦世界杯赛中踢出了第一个“美丽的弧线”后,“香蕉球”便成为越来越多大牌球星们的基本功底和拿手好戏。被誉为“万人迷”和“英格兰圆月弯刀”的贝克汉姆一次次用最优雅的“贝氏弧线”博得世界的喝彩,“金左脚”卡洛斯的“炮打双灯”为足球史留下了一段佳话,而“绿茵拿破仑”普拉蒂尼踢出的“香蕉球”横向飘移量竟达5米之多,使他成了至今无人挑战的“任意球之王”。 ???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接受和处理视觉信号时有一个延迟系数。我们很大程度上依靠从小就习惯的抛物线轨道来预测物体的飞行方向,而在空中自动拐弯的“香蕉球”足以让最老练的守门员判断失误。按照谢菲尔德大学研究者的话,“等看到球越过人墙时,也许就已经进网了。” “香蕉球”为什么会在飞行中拐弯?这里不妨先从流体的粘滞性说起。当我们把手伸进水中再拿出来,手的表面会粘上一层水。同样,球的表面也附着一层薄薄的空气,当“香蕉球”一边飞行一边自转时,会带动表面的空气一起旋转,其中一侧转动的线速度和球的前进速度相加,使得迎面气流受到较大阻力,另一侧情况则恰恰相反,自转的线速度和前进速度相减。于是带来了球的两侧气流速度不同。根据伯努利原理“流速越快压力越小”。“香蕉球”便受到一个侧向的力,也称“马格纳斯力”,导致了飞行轨迹的弯曲。伸出右手,用食指表示球的飞行方向,蜷曲的三指表示球的旋转方向,与食指水平垂直的拇指则表示“马格纳斯力”的方向。 其实早在1954年世界杯赛中,巴西足球前辈迪迪就已经踢出了弧线球,不过那是叫“干树叶”。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甚至研究了为什么是南美人而不是欧洲人发明了香蕉球。他们确信,过去的足球用皮革制成,极易吸收水分而增加重量,使得旋转后的弧线效果大打折扣。南美气候比起欧洲干燥,因此“香蕉球”的弧线效应更加明显和易于被人发现。事实也证明,随着布满微型气泡的防潮防水合成材料取代了天然皮革,随着热粘合技术制造的14拼块足球取代了手工缝合的26块或32块六边形拼成的传统足球,踢出“香蕉球”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弧线效应也越来越显著和强化,新款足球“飞火流星”“团队之星”问世时,都曾被称作守门员的“杀手”和“噩梦”。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