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掌握急性脑血管病的概念,病因,分类、发病情况。 2.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TIA、脑血栓、脑栓塞)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熟悉脑血管的结构特点,大脑的功能定位。 概念 脑血管疾病: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的重量: 占全身体重的2%-3% 脑的血流量:占全身血流量15-20%。(800-1000ml/min,1/5流入椎基底动脉,4/5流入颈内动脉) 脑的氧糖耗量:占全身的20-25%,且几乎无氧及糖储备。 大脑血管结构特点 脑动脉: 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 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 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功能 脑静脉: 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 静脉窦,静脉血及脑脊液经此血流缓慢 脑血管特点: 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 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 因脑动脉壁较薄,没有弹力膜,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致脑出血 脑部解剖及功能分区 一、大脑: 1、由二个半球组成,分额、顶、颞、枕、岛叶。表面灰质,下为白质。 2、内嚢是白质,分前肢、膝部、后肢。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促发因素 1、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压过高或过低:如高血压、低血压、 血压的急骤波动。 血容量的改变:血容量不足或血液浓缩可 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心脏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可诱发脑梗死。 2、血液成分改变: 如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 危险因素 可干预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 TIA或脑卒中病史 其他: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酗酒、吸烟、抗凝治疗、脑动脉炎等 不可干预 年龄 性别 种族 遗传因素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急性脑血管的分类 缺血性: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 出血性: 1、脑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TIA概述 概念: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但反复发作的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发作持10-15分钟至1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TIA患病率为180/10万。 TIA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的狭窄、痉挛或受压 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液成分改变 TIA临床表现 TIA基本临床特征 ? 发作性 ? 短暂性,症状24小时内完全缓解; ?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 神经功能缺损 ? 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 合一定的血管供应区 ? 年龄多在50岁以上 TIA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性瘫痪,感觉障碍. 眼动脉缺血:短暂的单眼失明 优势半球缺血:可有失语 椎-基底动脉系统: 以眩晕为常见症状 一般不伴耳鸣 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一侧脑神经麻痹 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 治 疗 病因治疗:应避免各种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血液浓缩的因素,如大量呕吐、腹泻、高热、大汗等,以防诱发脑血栓。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药物:肝素 钙通道阻滞剂: 中药治疗: 外科治疗介入治疗 脑 梗 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 概述 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占60-90%。 临床最常见的类型: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 血 栓 形 成 cerebral thrombosis, CT 概 念 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该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梗塞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病 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常与动脉硬化并存 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血栓-栓塞 其次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动脉炎、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等 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机制 发病机制 脑梗死形成机制 脑血流障碍 脑血流降至20ml/(100g脑组织*min)时, 脑细胞电活动停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