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患儿Th1-Th2.docVIP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患儿Th1-Th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患儿Th1-Th2.doc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患儿Th1/Th2 【摘要】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过敏性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FN-γ)之间的平衡以及血清IgE水平调控的作用。方法:选择粉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9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使用SLIT(粉尘螨滴剂)48例(治疗组),未使用SLIT 47例(对照组),在研究前、后分别取血,测定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的表达及血清IgE水平。结果:SLIT疗程(1年)结束后,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分别增加了30.76%、33.23%,而Th2细胞因子IL-4表达及血清IgE的水平分别降低了31.07%、33.60%;与对照组相比各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纠正Th1/Th2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粉尘螨滴剂;儿童;免疫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LIT in balance of Th1/Th2 cytokines and the level of the serum IgE in children a. Methods:68 children a atophagoides allergen skin test ly divided into a SLIT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SLIT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specific immunotherapy, and the blood of the t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s IgE.Result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FN-γ,IL-2 in the SLIT treatment group IgE 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Conclusions:The functions of Th1 and Th2 cell of cytokines expression may be rebalanced after the treatment a caused by dust mites. [Key a;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drops; Children; Immunotherapy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与T细胞独特型细胞因子激活有关的免疫系统紊乱,研究发现,Th1/Th2细胞失衡与哮喘密切相关。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途径。临床上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及肺功能,减轻哮喘症状及减少哮喘用药[1]。本研究以粉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7月哮喘门诊依据1998年全国儿科呼吸病会议修订标准与分度[2]确诊为轻、中度稳定期的哮喘病儿95例,依据随机化原则(随机数表)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8.0±2.6)岁;对照组47例,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7.8±2.5)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6,Pgt;0.05)。入选病例符合以下标准[3]:(1)年龄4~14岁;(2)典型的常年性支气管哮喘的病史,伴或不伴过敏性鼻炎;(3)粉尘螨提取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强度gt;+++,并剔除其他变应原≥++的病例;(4)轻、中度稳定期患儿,FEV1≥80%预计值;(5)未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4周内未使用过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口服、静脉给药等),1周内未吸入糖皮质激素。排除标准:(1)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心血管病;(2)重度哮喘;(3)过去曾使用粉尘螨提取液治疗。 1.2 方法 1.2.1 变应原皮试方法[3] 采用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提供的变应原点刺液20种,阳性对照液、阴性对照液和一次性点刺针。阳性对照用组胺,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取患儿前臂曲侧面的皮肤作点刺,在皮试后15~20 min时观察皮肤点刺反应,测算大小。 1.2.2 变应原皮试结果评价[3,4] 以变应原及组胺所致风团和红晕直径比而定其反应级别,风团和红晕的大小=(最小横径d+最大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