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_论语_看孔子的_因材施教_思想
学术探讨 CANGSANG
从《论语》看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李德富 刘 梅
摘 要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在其整个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作为孔子言论集成的《论语》则充分体现了这
种思想。“因材施教”的例子在《论语》中有许多。“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材”的全面认识。它的落实是建立在将学生分类,
依据其各自特点、年龄、爱好等区别施教基础之上的。“因材施教”不仅是孔子教育方法的创新,更是他对学生爱心、仁德的
表现,这是最为可贵之处,也是后人应该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因材施教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是丰富多彩的。 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
其深厚的内蕴涵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 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林,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他的“因材施教”思想在其整个教育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理论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孔子言论集成的《论语》则充 这个故事也是比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
分体现了这种思想。
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材”的全面认识
一、“因材施教”是孔子最重要的教学思想之一
孔子要“施教”,就必须对“材”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因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实践的重要做法、重要原则,它开创了 材”。那孔子是怎样全面了解学生的呢?
我国教育史上“因材施教”的先河。但是,他没有提出概念,并未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
理论化。因材施教的概念和对其理论的解释是后儒们完成的。第 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
一个讲“因材施教”的是北宋人程颐。他在《二程集》中说:“孔子 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听其言”是了解学生的
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重要途径,因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在《论语》中也不乏其
南宋人朱熹作《四书集注》进一步阐明孔子因材施教的意义。《论 例:
语·先进》提到孔子教学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对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
此,朱熹注曰:“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孟子·尽心上》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
说:“有成德者,有达财者。”对此,朱熹注说:“财与材同。此各因 “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其所长而教之者也。成德,如孔子之于冉、闵;达材,如孔子之于 公冶长》)
由、赐。”《孟子·尽心上》还说:“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朱熹对 “观其行”是了解学生的另一途径,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
此注曰:“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
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在《论语》中有许多。如: 例: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孔子通过一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个人的行走坐姿这种极为简单的行为来了解发现人的品行,可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谓细致入微。孔子主张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二者结合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起来,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把“言”和“行”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结合起来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考查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