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孟之仁与历史之恶
面对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他的理想是从天子、诸侯、大夫到普通百姓,都能团结和睦,社会秩序井然,安宁祥和。
面对一个“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乱世,他的理想能既成全君意――“民归之,犹水之就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又合乎民心――“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之久,虽百折不回却劳而无功。失望之余哀叹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为什么孟子面对乱世,奔走呼号,游说诸候,风尘仆仆,席不暇暖,以推行“王道”理想和“仁政”主张。但最终在六十四岁时退而著述。
而在孟子的前后或同时,商鞅、庞涓、孙膑、吴起、范雎、李斯等人游说诸侯,脱颖而出,出将入相,踌躇满志。如商鞅奔秦、吴起入楚、李悝相魏,都能富国强兵,睥睨天下。
孟子说这个时代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于是挺身而出,力图救世却遭遇失败。西汉学者刘向说这个时代崇尚暴力和权谋――“力攻争强,胜者为君,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商鞅等人兜售自己,却获得成功。
这是为什么?
在学习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时,一系列问题始终困扰着学生。
首先在我们学生所受的教育中,包括我们文化传统影响,都有一个朴素的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亦如孟子所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他们的命运差别和时代的最终走向,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孟子的政治理想是民心所向,却处处碰壁,最终失败。而阴谋诡计,权谋欺诈,暴力夺取屡屡得手。
其次我们坚定地认为历史的道路是人民选择的,但是历史的发展却恰恰违背了民心。当年梁襄王问孟子,“孰能一之?”孟子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回答:“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希望以仁政理想让天下归于一统。但是历史最终以孟子最不愿看到的方式――秦人凭借暴力完成统一。
最后我们知道秦的统一是伟大的历史进步。但是统一过程所付出的惨重的生命代价让人对历史的进步不能不产生某种困惑。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中对秦统一过程中的秦军的斩首数量做过统计:“公元前331年,败魏,斩首八万;前312年,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前307年,破宜阳,斩首六万;前301年,败楚于重丘,斩首二万;前300年,攻楚取襄城,斩首三万;前293年,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前280年,攻赵,斩首二万;前275年,破韩军,斩首四万;前274年,击魏于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前260年,大破赵军于长平,坑卒四十五万;前256年,攻韩,斩首四万;又攻赵,斩首九万;前234年,攻赵平阳,?厥资?万……”这还是不完全统计。而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可以这样说,秦国兼并六国的战争,军民死伤超过三分之二。
秦的统一真是血流漂杵,白骨累累。可这是历史的进步,这就必然要我们承认这样一个结论:只要能推动历史进步,任何暴力都是合法的、必然的,无论它多么残酷血腥。由此推论,必然要承认人性之恶的合理性。
对这一切有违于我们认知的矛盾和悖论――历史意志践踏人心民意、历史走向和民心所趋相反、人性之恶推动历史进步,该如何理解认识。
面对这个巨大的困惑,西方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思考也许对我们会有启发。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们以为,说出了人性本善就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却不知道,说出人性本恶时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思想。”(《历史哲学》)他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更是直截了当:“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关于恶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思想。马克思在评价英国殖民印度时已经肯定了恶的某种合理性。恩格斯则明确地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们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又说:“最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最卑下的手段――偷窃、暴力、欺诈、背信――揭开了新文明的序幕。”
这样的思考对我们而言可谓振聋发聩。它在颠覆我们原有的认知的同时,迫使我们理解人性和历史的复杂之处――秦的血腥暴力与历史进步的悖论、历史意志和人心民意的背反、恶成了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由此才能更深刻、更富于理性地对待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我们的一系列困惑由此豁然。但未必释然。
当我们看到那些巨大的冰冷的数字时,内心仍然隐隐作痛。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这些数量如此庞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友记台词剧本第一季第1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2025年5月18日河南省事业单位联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 2018年最新发布的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条款中英文版..pdf VIP
- 中欧班列“齐鲁号”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pdf VIP
- 运动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七年级历史数字故事——隋朝大运河课件.ppt VIP
- 旅游职业礼仪-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 居民健康档案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季人教版7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