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诉讼是公司间竞争一种手段
诉讼是公司间竞争一种手段
法务人员之于当下的公司,一如炮兵之于拿破仑时代的军队
金庸老先生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现代社会中,有市场的地方就有公司,而有公司的地方却不只是有恩怨那么简单。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已经摆在众多公司的面前。正如甲骨文公司(ORACLE)的CEO拉里(Larry Ellison)所言:“硅谷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从现在开始,只有少数几家大公司能够生存,而其他的将衰落或者被消灭。”“仅仅成功是不够的,其他人必须失败。”作为公司,要生存下去,仅是适应市场是不够的,还要能适应公司间异常残酷的竞争。而诉讼,已经悄然成为了公司间竞争的一种手段。
思科诉华为
作为崛起中的中国公司的骄傲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华为”),在其征战美国市场的历程中,就遭遇了美国本土强有力的对手,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系统公司(下简称“思科”)以诉讼方式进行的阻击。
2002年,华为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的口号下开始大举进攻美国市场。华为的产品直接与思科竞争,而且价格低30%左右。华为在美国的一些主流和专业媒体上刊登了极具针对性的广告――“它们唯一的不同是价格”,图案背景就是众所周知的思科公司的标志:旧金山金门大桥。而思科CEO约翰John T. Chambers)意识到,这家来自中国的公司正在自己眼皮底下抢夺客户,而自己“打击华为”的计划却收效甚微。
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月23日,思科公司向美国德克萨斯州马绍尔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控告华为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华为(美国)公司和FutureWei技术公司“侵权”。思科在向法庭提交的长达77页的起诉书中,指控华为“盗用”了其IOS源代码、思科命令行接口、技术文档,以及5项与思科路由协议相关的专利技术。
2003年1月25日,华为公司回应,一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并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年2月8日,华为从美国市场撤下遭思科起诉的涉嫌侵权的产品。2003年3月18日,华为否认剽窃思科系统的知识产权,并指控思科诋毁该公司的形象。3月20日,3COM公司和华为成立合资公司,以挑战企业网络设备市场的领导者思科。3月26日,华为称思科指控其非法使用思科技术,将导致华为在美国市场受挫。6月7日,美国德州法院发布初步禁制令,判决华为停止使用思科提出的有争议的一些路由器软件源代码、操作界面以及在线帮助文件。6月11日,3COM要求判决与华为合资生产的产品没有侵权。10月2日,思科暂时中止其针对华为公司的版权诉讼。双方已经达成初步协议。2004年4月6日,思科系统公司将对华为的诉讼延期。思科和华为的律师在3月31日提出申请,要求法庭将审讯压后6个月。2004年7月28日,思科表示放弃对华为的版权诉讼,这场持续一年半之久的官司划上了句号。
历史总是重复的,《圣经》传道书3:15节有语:“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早在1998年6月18日,朗讯技术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下简称“朗讯”)就曾向特拉华州美国地方法院提请了对思科公司专利侵权的法律诉讼。讼状指出,思科侵犯了朗讯在数据网络方面的8项专利。当时思科CEO钱伯斯就朗讯起诉思科专利侵权一事反击说,朗讯这种举动是一种试图“阻挠业界领袖脚步”的“纯粹的市场策略”,“是绝望公司的绝望举动”。
5年之后的2003年,已然成为业界巨人的思科,面对后生可畏的华为,同样毫不犹豫地祭起了诉讼的法宝,俨然对自己曾经的遭遇,选择性地失忆了。
诉讼仅仅是为了获得赔偿吗?
教科书往往把侵权诉讼的目的叙述成使受害者获得救济。然而,公司间的诉讼似乎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争夺市场份额往往是其背后的真正用意。
本案中提到的初步禁制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又称预防性禁制令或者临时禁制令。《元照英美法词典》对它的解释是:“起诉后作出判决前法院签发的禁制令,禁止被告实施或继续某项行为。”也就是说,它意味着华为在判决前将不能销售禁制令中涉及的产品,这无疑是对思科市场份额的保护。并且,如果在日后的判决中法院做出终局性禁制令(Permanent Injunction),将意味着,禁制令中涉及的华为的产品与美国市场后会无期。这无疑是思科在产品市场层面上对华为的重创。当然,巨额的侵权损害赔偿也将是诉讼的副产品。
面对思科的诉讼,华为最初采取的是息事宁人的态度,主动示好、将有嫌疑产品退出美国市场,得到的却是对手和舆论认为华为懦弱与心虚的判断。随着事件的进展,华为认识到,和解并获取赔偿并不是对诉讼进行了精心准备的思科的真正用意。实际上,思科是在用诉讼的方式在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