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大王俞学文创业故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叶大王俞学文创业故事

茶叶大王俞学文创业故事被业界称为“茶叶大王”的俞学文,拥有上亿身家,他的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年销售量达180多万吨,占北京有机茶市场60%的份额,居全国首位;他还拥有2万亩茶叶生产基地,2个茶叶加工厂,40多家茶叶店和茶艺馆。读者诸君可能想象不到,他从白手起家到取得如此成功的事业只用了仅仅10余年时间;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茶叶大王”俞学文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正是如此,俞学文的创业故事显得颇为神奇。 京城闯茶道 俞学文,1974年出生于浙江武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他高中还未毕业时,因父母离异后各自成家,他只好带着两个妹妹自立门户。在这种尴尬和艰难的家庭氛围下,俞学文没有自暴自弃,他发誓要靠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番事业来,活得更有尊严。 高中毕业后,俞学文到信用社贷款搞起了喂猪、养鱼、养鸭等养殖业,还种水果、种茶叶,农闲时,他还捣腾一些小买卖。靠自身的辛勤劳动,俞学文富起来了。21岁时,他盖起了一栋三层的楼房,还是全镇第一个骑上摩托车的人。在当地的十里八乡,俞学文成了一个大能人。 不料,接下来俞学文却败“走麦城”了。开始是因为养猪的饲料价格直线上涨,而猪价却下跌,使他在养猪这一项上亏了不少钱。后来,养鱼又因发大水把鱼全给冲走了,这让俞学文又亏损了一大笔。在连续遭受打击之后,俞学文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信息不灵,交通不发达的偏僻小山村里,要想重新振作创造出更多财富实在太难了。 俞学文在家苦苦思索着接下来自己该干点什么才能闯出一条创业的路子。当他端起茶杯准备泡杯茶喝时,突然想到了茶叶。武义满山都是茶树,可是由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茶叶都销售不出去,全都烂在山里。自己何不把家乡的茶叶弄到北京去卖呢,说不准这就是一条创业的最佳途径。虽然俞学文没有去过北京,但他以前听做茶叶生意的父亲说过,在北京有一条街叫马连道,是茶叶一条街,全都是卖茶叶的。于是,俞学文打定了主意去北京卖茶叶。 1996年5月,俞学文带着仅有的2000元钱来到了北京卖茶叶。他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叫卖茶叶。虽然他观察到北京市民对茶叶的需求量很大,可是自己天天到处叫卖,半年多下来仅仅是解决自己的温饱。俞学文想,开家茶叶店生意可能会好一些的。在北京卖了一段时间茶叶后挣了一点钱,俞学文便在马连道开了一间不足30平米的茶叶店。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茶叶店的生意竟然也不太好,那些买茶叶的人只认吴裕泰、张一元等老字号。见自己的店子门可罗雀,而人家那些老字号却是顾客盈门,俞学文很郁闷。他要前去看个究竟,到底人家是如何做生意的。 俞学文骑着自行车转悠了北京所有的老字号茶叶店,他每个店子都蹲看了半天没有看出个什么所以然,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家卖的就是个名气,自己的店子名不见经传,自然不会受到客人的青睐。不过,他在所有的老字店里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发现不管是多么有名的老字号,卖茶叶时都是用普通的白纸一包,再用绳子一捆了事。这既不美观漂亮,又有损茶叶的香味。他知道,现在南方卖茶叶都很讲究包装了,卖茶叶用铁筒、竹筒包装,既美观大方又能存储茶叶。如果自己搞一批包装茶叶的铁筒来,那么生意肯定会好起来的。 俞学文想到此后,便跑回老家把鱼塘给卖了,然后从杭州进购了一批茶叶筒运到了北京。没料到就是这批茶叶筒改变了俞学文的命运。俞学文在店门口贴了个小小广告,买茶叶送茶叶筒。这招还真灵,生意一下子格外兴隆,最多的时候一天竟然能够卖到数千筒茶叶。俞学文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极难得的商机。他马上派人赴杭州再度采购茶叶筒。茶叶筒的生意是出奇的好,有时茶筒刚刚拉来还未及进库就在外面被客户抢购一空。这一年下来,光茶叶筒就给俞学文带来了近百万的利润。 “更香”茶叶飘京城 “俞记茶叶”质量其实并不差,只是由于没有名气而无人问津。现在凭着漂亮的茶叶筒,让俞记茶叶走向了北京的广大消费者。茶叶生意做开了,俞学文便积累了充实的资本。这时他也开始琢磨着要开创自己的品牌了,不然就只能是做一辈子的茶叶贩子了。 正当俞学文考虑如何创立自己品牌的时候,1997年,北京市茶叶市场流行茉莉花茶,因茉莉花茶清香、口感好、价格又非常实惠,消费者对茉莉花茶追捧有加,市面上茉莉花茶的销售占整个茶叶销售97%以上。不过,当时北京市面上品质较好的茉莉花茶不多,都是些泡一两次后就没有了什么香味的普通茉莉花茶。俞学文想,如果我做出品质最好的茉莉花茶出来,那么一定会受到市场的热捧。俞学文决定把茉莉花茶作为自己创立品牌的突破口。 俞学文把卖茶筒赚到的近百万元全都掏出来,再加上向朋友借了100万,开始了创立品牌的路子。当时市场上的茉莉花茶基本上都是茶厂在制作时只窨香了两三遍而已,成本虽然较低,品质却并不高。俞学文觉得自己要做顶级的茉莉花茶,至少在加工时要窨香六、七遍,确保茶叶在泡过四次之后仍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