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讯独占性弱化知识快速变常识
資訊獨占性弱化知識快速變常識
採訪整理●黃惠娟
從留學生回國創業,到近十年以知識為觸媒作為企業創新,使得企業成長力倍增,知識作為台灣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無庸置疑。台大管理學院院長柯承恩指出,近十年來環境的快速變化,加速知識變成常識的速度,過去的所學無法吃一輩子,學校及各種非正式學習成了企業人士擴大「生產能量」的大補丸。快速變動的時代,如何維持知識的常新不舊?以下是專訪內容: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這幾年為何這麼多人要回學校念書,求取知識?
現有知識 已不足以應付未來
柯承恩答(以下簡稱答):因為產業競爭下知識的過時性加速了。企業跟個人一樣,傳統上競爭的條件就是資金、勞力、土地、人才,現在是知識。但知識在快速傳播過程中形成一個現象,知識快速變成常識。比如說過去你有知識我沒有,那你產品比較好,可以在市場上占有一段時間;可是當你有的知識我也有他也有,知識成了常識,當初好不容易出國學習的知識與經驗,別人都會了,那就造成一個壓力了,我要趕快更新知識。
以前更新知識,是讓一個人在企業慢慢做,隨著工作經驗慢慢累積;但現在你用個人努力慢慢累積,趕不上環境變化,大家就想找更有效的方法讓知識快速成長。分析這幾年EMBA學員的成分,不見得全然為了學位。很多人是博士、醫生、律師,為什麼要來?他發現原來具備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不足以應付現在或未來要面對的工作需求。
問:怎麼樣衡量知識已經變成常識了?
答:很多人都具備時就是。以前架設網路很難,你我都不會,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就變成常識。譬如賽局理論,本來是經濟學裡很理論的東西,現在很多企業界的人用在實務上,用這個概念解釋很多現象,傳播得很快,就變成常識了。又譬如公司治理現在很新,再過個三、五年大家都知道了。而常識是大家會的東西,若你不會就是落後,所以,當一個觀念普遍性的在社會溝通的過程中,不是只局限在特定的專業時,它就變成常識了。
這反映了什麼?以前念書是個人興趣,現在是一個人在生涯規畫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讓他有在市場上競爭能力的必要條件,這時他必須投資在自己身上。這對台灣的發展很重要。因為過去經濟發展過程中有一群有知識、肯學習的人,這群人面對環境改變時他知道瓶頸,他知道用他過去的經驗與知識無法突破這個瓶頸。所以他要加,知識變成他的生產能量,他要投資自己,擴大他的生產能量。
環境變化莫測 知識預測未來的能力大幅減弱
問:環境有了什麼改變?為什麼知識那麼快速變成常識?
答:首先,是知識快速更新,科技業最清楚,第二代推翻第一代,而非第二代是第一代的延伸。以前的技術到第二、第三代完全被推翻掉了,以前累積的知識,本來是可以延續知識的使用,現在被革命性的推倒了,你只有重來。第二是新的知識傳播很快,譬如組裝電腦,你、我覺得很難,年輕人覺得不難啊。但以前年輕人可以靠架設網路賺錢,現在很多人都會,那能賺多少錢?知識變成常識了。
還有就是因為access(接收)資訊的管道突然間全開放,所以資訊的獨占性弱化掉了。比如我是教授,以前只有我看得懂這本書,現在因為網路傳播,我有你有他也有,本來我獨占某種知識,是一個private information(私有資訊),當它變成public information(公共資訊),作為競爭障礙又少掉一個。
還有,工作所面臨的複雜度提高,過去學習的技能無法應付現有狀況。知識的用處是要能讓我預測未來,預測人的行為、組織的變化、社會的趨勢、市場的發展等,今天因環境變化很快,每一個特定知識能夠預測的能力也會減弱,本來有這個知識可以預測十年的,現在只能預測半年、三個月。所以我要有更多的知識幫助我預測變化莫測的環境。
以前學習知識是慢慢來,但現在知識工作者若無獨占性的知識、獨占性的管道、解讀知識的能力的話,那我的價值在哪裡?我對一個組織的貢獻就不見了。以前我們是因為喜歡念書才去學,現在是因為產業發展所引發的知識上的壓力,你不學不行,你不得不被擠進「知識的洪流」中了。
問:現在回學校學習專業或異業的情況,都同時增加。
答:以醫生為例,一種是走專業路線,鑽研更深的醫事技術,或運用更新的儀器去輔助技術,都是不斷要學習;一種是從醫術轉至醫院行政,過去醫生養成訓練更從未學習過這種技能,也是一個新的知識,這更需要學習。此外,醫生自己可能也會碰到瓶頸,譬如最近生技產業在發展,為什麼我不借用我的醫學基礎知識,並去了解生技產業的知識、投資機會等面向,某種程度是擴大我個人知識的應用範圍,他在移轉、延伸他個人創造價值的機會。
你看看這群重新學習的人,四十歲左右,假設一個人六十五歲退休,他還有二十多年的工作時間;假若四十歲他們遇到瓶頸,沒有重新學習、延展、轉型的空間,這對社會是十分可惜的事。所以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