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热点句式类析(下).docVIP

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热点句式类析(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热点句式类析(下)

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热点句式类析(下)五、判断句 就是名词谓语句。常见的有五种形式:1.用“者”或“也”表判断;2.直接表示判断,即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3.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5.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2008年考查了直接表示判断,即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这实质上是“者”“也”表判断的一种省略式。 如: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浙江卷15题) 这里“况,吴人”便是,这实质是“况,吴人也”或说“况者,吴人也”的一种省略式。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六、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称凝固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 1.“莫如”“莫若” 意思是“没有……比得上”“莫如”“不如”。 如: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全国I卷11题) 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是以”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为这个”“因此”,这里“是”是指示代词。 如: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北京卷8题) 译文: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3.“得无……乎”“得无……耶” 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意思是“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如: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北京卷8题) 译文: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恐怕会有伤教化吧?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 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如:①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天津卷15题) 译文: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广东卷9题) 译文: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5.“何……之有” 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意思是“有什么……呢?”,“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天津卷15题) 这句中“此何难之有焉”,即“此有何难焉”,意思是:这样有什么困难呢?“以为”即“以(之)为”,介词宾语省略。 译文: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6.“若……然” 相当于“像……一样(似的)”,如“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或相当于“像……这样”。 如: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上海卷19题) “非若吏人、百姓然”中的“若……然”,即“像……这样”。译文:即使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 七、 其他 下列几种固定句式,近两年虽未考查到,但也不可忽视。 ⒈“有……者” 常用于叙述的开头,以突出叙述的对象。 如: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有……者”有时候是定语后置的一种形式。这里“有涉江者”是“人”的定语。 ⒉“无乃……乎” 表委婉的商榷语气,意思是“恐怕……吧?” 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奈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部队精疲力竭,远方的对手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⒊“孰与”“与……孰……” 表示比较和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个(厉害)? ⒋“不……亦乎” 表示委婉的反问,意思是“不是……吗?”或“岂不是……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⒌“何以……为”“何……为” 表反问,意思是“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 如: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⒍“有以……”“无以……” 就是“有所以……”“无所以……”。“有”“无”是动词,“所以”和后面的词语组成名词性短语,作“有”“无”的宾语。意思是“有什么可拿来用来……”“没有什么可拿来用来……”。 如: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译文:项王没有什么话可回答。 ⒎“有所……”“无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