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学艺术融入政治课堂教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将文学艺术融入政治课堂教学

将文学艺术融入政治课堂教学摘 要: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课堂魅力,作者在政治教学中尝试文学艺术的渗透,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意境等多方面和文学艺术融合,使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更具说服力、吸引力,让课堂成为彰显文学艺术魅力的殿堂。 关键词: 文学艺术 政治课堂 教育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学艺术就如同一股清泉,为沉寂了许久的政治课注入了活力,使一向被学生认为说理的政治课堂成为彰显文学艺术魅力的殿堂,散发着无尽的芬芳。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呼唤下,政治课堂不再单调、枯燥、乏味,而是变得丰富、鲜活、有趣。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的文学作品更是浩如烟海、灿若繁星。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就政治课堂而言,可以选用一些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诗词、寓言、文学艺术形象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能给人以智慧和美感,而适当地挖掘利用,发挥其审美作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一、教学内容与文学艺术的交融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当学生被教学内容和教师丰富的思想感情的美所吸引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美的境界中,体验美的情趣,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的、健康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应营造一个情感氛围,使师生在情感交融的基础上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地乐于接受教育,使学生心情得到愉悦、心弦受到拨动的同时,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达到人性完美、人格修养、人生境界的提升。 课堂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 首先,开头要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俗语足以说明课堂的导入是多么重要。如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内容时,我用一首英格兰童谣《起风了》导入新课:“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了。……小猫饿死了!”这则童谣形象巧妙地反映出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间有一环扣一环的联系,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这样就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鲜活性,让学生轻松地进行课堂学习。 其次,主题内容要艺术气息浓厚。如在讲授《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时用到这样一首唐诗:“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面对干旱的天气,农民到龙王庙祈雨,而朱门富户却在家中欣赏歌舞,甚至担心春阴下起雨来使乐器受潮,发不出清脆的声音,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立场不同,对自然界的感受则不同。 最后,结尾要诗意化。古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体验,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感触,而今,有“千手观音”的唯美表演,引发人们对无声世界的思考。可见,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是无穷的,一个好的课堂结尾同样让人有艺术的美感,令人流连忘返。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尝试诗意化的结尾,构建课堂的艺术性。 二、教学语言中文学艺术的渗透 有人认为政治教师经常使用准确规范的经济、哲学、政治中的理论术语,语言单调而枯燥。因此,政治教师要学会挖掘语言的文化底蕴,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学性语言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1.运用饱含热情的语言。这就要努力做到进入角色,富有感情色彩,又要朴实无华,催人奋进。文字表达方面,应做到文理通顺,语言流畅,内容简洁,论证严密。教师以端庄、大方的仪态,庄重而又亲切的神情,以及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有声有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诗意化的语言,感染学生情绪。如在讲《矛盾普遍性原理》时,可结合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理解哲学原理。教师举例:同是陶渊明,就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出世的一面,又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式的一面。同是李清照,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种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和豪放遒劲的风格,又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种深沉惨痛之情和婉约低迥的风格。这样,学生在领略诗歌美的同时,也能深入分析知识原理,理解掌握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3.运用幽默性语言为课堂增色。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幽默性语言含蓄委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它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外显,是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教学意境美 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首先感受到音韵铿锵、动听悦耳,其次感受到色彩绚丽、爽目动人,从而感受到这首诗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