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

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肩负着美育的使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大部分课文是文学艺术作品,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决定了美育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因此,我们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指导下,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入研 读中不断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感情共鸣。 一、激发激情,领略自然美 大自然给美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祖国的锦绣河山,神州的自然风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学语文教材中,描绘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壮美的内容很多,有色彩美,如春天的红花绿柳,夏日的绿树成荫,金秋的蓝天白云,冬季的灰雾雪梅;有奇异美,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缥缈,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九寨沟》一文在描写九寨沟自然风光时这样写道:“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封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读着这些文字,九寨沟那神奇迷离、变化无穷的景色如同一幅幅清纯脱俗、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青海高原一株柳》《雾凇》这类作品,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溶情于物,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从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愿望;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诵读、欣赏、探究、玩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琢磨,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启发想象,品味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文学又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语言是语文教材中艺术美的媒介。教材中的作品语言具有生动形象、鲜明隽永、深刻等特点。有色彩美,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四种颜色,黄翠青白,多色并存,展示意境,极富层次感;有形神美,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炼。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大的强大感召。”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在忍受漫长的严寒酷暑,遭受一次次风沙雪暴、雷轰电击之后,年复一年地用绿色装扮高原,向人们展示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我们要 在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由柳树伟大生命力的震撼与感召,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高尚品格,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的艺术美,陶醉于语言艺术的美的氛围中。同时用续写、扩写、复述等方法启发想象。在丰富的想象中,变文字为画面,变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三、引导思考,感受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各种人和事物的美,所以又可分为形象美和生活美。 1.形象美。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美的形象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文学作品中作家用形象说话,靠形象反映生活,用美的艺术形式塑造美的形象。教材中描写了许多璀璨夺目的形象,他们高尚的品质,纯洁的心灵,美好的语言,都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徐悲鸿励志学画,林则徐虎门销烟,彭德怀忍痛命令杀掉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人民解放军官兵的大江保卫战,充满悲壮之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美好人物的形象,让其情操、言行、心灵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崇尚英雄模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挑重担,见义勇为,富有牺牲精神的高尚美德。 2.生活美。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作品反映的生活往往比现实更集中、更典型、更富有代表性,其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更强。教材中有许多展现生活美的佳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作者冰心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机和快乐。教学中要通过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语言,展示人物的心灵美,让学生辨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激发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