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中动物喻体联想及对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习语中动物喻体联想及对比

英汉习语中动物喻体联想及对比摘要: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瑰宝,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广泛深入地研究。本文运用历史和对比的研究方法,结合大量语料论述了在汉英两种文化的习语中动物喻体的使用既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以揭示喻体与民族文化背景的关系:英汉习语中动物喻体的联想和使用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呈现四种不同关系:偶合、并行、空缺和冲突。 关键词: 习语 动物喻体 联想 一、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源远流长,拥有大量脍炙人口的习语,一方面由于人类拥有大量相似或相同的身体体验,所以汉英两种语言有大量相似的喻体联想。但另一方面,由于习语源于各种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因此喻体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所以大部分不尽相同。因此,对汉语习语作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重大意义的。 英汉习语中有很大数量由动物作为喻体的习语,用以准确生动地比拟人物和事物,达到较好的交流目的。这些喻体的选择受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审美观、宗教信仰等影响。人类文化的共性和特殊性反映在语言上,就使这些动物喻体产生了表达形式与意义的重合或错位现象。据粗略统计,英汉常见动物喻词共498个,动物对人类社会的生活和交流起到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 在英汉498个动物喻词中,英语动物喻词比例远远高于汉语动物喻词,具笔者考虑,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1.在历史上,英国是海上霸主,曾经拥有地域辽阔的殖民地,现在依然有大量英联邦的宗主国,这一历史或政治原因使得英语民族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种类繁多的动物。 2.英语在历史上广受法语、斯堪的纳维亚语、拉丁语、希腊语的影响,造就了大量的外来动物词,这就更有可能创造更多的动物喻体。 3.同样使用英语的美国是个大熔炉,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文化都会对美国英语产生影响。 4.除了美国和英国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这些国家里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生物物种为英语提供了大量的动物喻体。 二、动物喻体的联想、比较和分类 由于迥异的民族特色,使得英汉习语中,动物喻体及其联想具有不同的对应指向关系。笔者尝试借助大量的语料将英汉语言中动物喻体的相同指向、相异指向以及其他复杂关系予以分类: 1.偶合关系:由于人类生存在同样的大环境――地球上,我们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如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季节和气候变化,乃至整个人类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况,人类社会大的文化背景都存在着种种共性,这就形成了人类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种种共识。这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一些动物喻体构成的习语中也有了明显的反应。比如,就有不少喻体、联想完全相同“巧合”的词语。例如:汉语中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词,英语中有对应的表达;汉语中,布谷鸟(cuckoo)这种动物引起的典型联想是“播种”和“啼血”,在英语中cuckoo也用来隐喻忧愁。 2.并行关系:从微观上着眼民族的文化,我们会发现其更具个性,这种民族个性是普遍存在的,正因为此,各个民族文化才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毋庸置疑,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英汉的动物喻体存在更多的不对应。例如,在英语中,形容一个人强壮,用:strong as a horse,而中国人则说“体壮如牛”;英语中用to lead a dogs life来表明生活艰辛,汉语却说“过着牛马生活”;从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狮子般雄伟)等习语可以看出,英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认为狮子是“百兽之王”,狮子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力量与权威的化身,这种认知甚至用于了对君主的评价:12世纪后,英王理查德一世因果断神武而被誉为lion-hearted Richard(狮心理查德);雪莱在其诗中也以睡狮比喻勇敢坚毅的英国人民:Rise,like lions after stumber.(像睡梦中苏醒的雄狮一样奋斗反抗)。然而在中国文化里,倒是老虎往往会引起类似的联想,这样的习语不胜枚举,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摸老虎尾巴等。 3.空缺关系:在这里,空缺意指某些动物喻体在一种语言中有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无法让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产生联想。例如:在英语中,lion(狮子)含有“勇猛的人”、“凶悍的人”的喻意,而在中文中却无法产生类似联想。再如,在英语中albatross(信天翁)这一喻体指向障碍、沉重的负担等联想,英国水手认为出海前射杀信天翁会招致厄运,而在中文里,这个动物却无法给人们带来相同或类似联想。在中文里,牛这一动物喻体可以给人们带来勤勤恳恳工作的喻意,而在英语中则不含此意,同样在汉语里经常出现的鸳鸯(mandarin duck)代表夫妻,如鸳鸯被、鸳鸯配等,而在英语国家却无法带给人们此类联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