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诗的意境教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谈古诗的意境教学   在故事的教学中,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进行古诗教学就必须指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具备的意境,深刻的感悟作者在写作时的所感所想。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感触情感,体会意境,抓住典故这三种教学的途径,旨在提供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有效进行古诗教学的途径,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 感触情感,体会意境   教师在进行古诗的教学中,必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诗人的内部情感,感触诗人具体抒发了哪一种情感,喜或忧、乐或悲,然后再找出诗歌之中描写的景物,也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之物,达到理解情景交融的效果。例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实现诗歌意境的体现。如:诗人在这首诗歌之中抒发了何种的思想情感?在诗歌中有哪些景物包含了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进而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之下,逐渐感触诗歌的情感。即当诗人听闻官军已经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个消息,可谓欣喜若狂,在其思想中、眼中所见所想均为欢喜之色。问喜讯惊喜到落泪,甚至都已经打湿了衣裳,看妻子和儿女发愁的面容也已经不在,均是欢喜之中。   这样的欢喜之色、欢喜之情体现在回乡之上,体现在纵情高歌之上、体现在归心似箭的行为之上。同时在诗人的景色描写上,也是春光明媚,艳阳一片,故此在景色之上也突显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犹如一经典名句“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   二、 突破诗眼,体会意境   在语文的古诗中,很多诗都具有诗眼,诗眼即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好比人的眼睛,它传达着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的教学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寻找诗歌中的诗眼,通过诗眼来理解诗歌的意境。例如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教学中,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寻找,进而体会诗歌中的意境。例如:同学们找一找诗中最美妙的那个字,你觉得特就是诗眼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三句中的“绿”一字使用的怎么样,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通过问题学生会首先考虑诗歌中最为传神的字,第二个问题直接指出了“绿”字,学生便会将重心放在“绿”字上。并且教导学生如果将“绿”换成“吹”、“入”、“到”、“满”等字,其整句句意改变并不大,但是春风和江南岸之间没有了主要的联系,“绿”为诗眼便是实现了整个春风和江南岸之间的结合。一个“绿”字的使用就会让读者在阅读之时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和煦的春风轻抚过江岸,进而大地回春,绿意盎然;同时这个“绿”还会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看着春风吹绿大地的思乡之情。   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找到诗眼是最为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诗中意境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合理的使用。   三、 抓住典故,体会意境   在古诗中通常蕴含着很多的典故,而?@些典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正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语文的教学中,有很多诗歌中存在着典故。教师在教学中须要指出其典故的使用,并且向学生讲解典故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典故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通过对典故意境的体会进一步对整首诗的意境进行体会,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王昌龄《出塞》一诗的教学,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进行诗歌的教学中须要先向学生介绍“飞将”的背景,即汉朝的将军李广,其驻守边关几十年,骁勇善战军功无数,并且在身为将军却愿意和驻守战士一起同甘共苦,受到了士兵的爱戴,朝廷的肯定。对于匈奴而言,闻李广将军之名,便闻风丧胆,不敢南上牧马,孩子也不敢在夜里哭闹。倘若李广将军还在,在边塞的将士或许还会有回乡之时。那么诗人在写作之中正是使用了飞将军这个典故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即诗人自己也在国家的边疆保家卫国,同气相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该诗的意境理解时,便以飞将军的典故为切口,先讲解飞将军的典故,进而延伸出诗人自身的思想情感,达成意境共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的教学之中,教师须要帮助学生体会古诗之中的意境。通过感触情感、突破诗眼以及抓住典故等措施,让诗歌的意境呈现于学生的眼前,达到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切实深入的体会古诗作者的写作情感,体会古诗的内在意境,进而达到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中学(266300)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