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终于用对中国元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剧终于用对中国元素   在美国多元的影视文化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隐匿于其中的各式各样的中国元素,这些中国元素主要包含了华人形象、中国建筑、中国饮食、中国文化等等。倘若我们细细地去品味和研读美剧中林林总总的中国元素,就可以清晰地勾勒出美国人所建构的中国形象,这是美国人所想象的中国,也是美国人眼中的“他者”形象,无可避免地带有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几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剧《绝望的主妇》、《欲望都市》、《老友记》等等,剧中的华人形象总是与洗衣工、服务生、佣人等底层的职业相关,他们成为了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   不可否认,美剧中大量存在对华人身份微贱的刻板印象,这与19世纪中期第一代华人移民美国之后,从事低微、廉价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代华人移民凭借出卖廉价劳动力,得以在美国谋求生存的一席之地,他们起早贪黑,居住在肮脏混乱的唐人街,恶劣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他们只能成为西方世界的边缘人,没有地位、没有话语权,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权也岌岌可危。   近两年来,美剧中对华人的刻板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华人从一种失语的边缘状态逐渐向西方的话语中心靠拢。在《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直接和一名来自中国四川的技术宅男进行远程互动,华人由此成为IT高手或者极客的代名词,华人的面孔成为了聪颖睿智的象征。2011年《华盛顿邮报》曾经撰文指出,“商务或科技广告中的东方面孔常与聪明人相连,诸如Verizon、Staples以及IBM。他们的形象通常是技术专家,有知识、聪明,极有可能数学好,有某种天才。他们出现在智能手机、电脑、医药、电子设备等广告里。”   除了华人的形象之外,在美剧中总能发现老美对中国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者价值观念含沙射影的表达。比如在《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曾经警告Leonard――如果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前的做法在中国必定是死罪;再比如,Sheldon搭讪中国学生的方式是高喊“社会主义万岁”;在漫画商店里,Sheldon询问是否有中国工厂生产的“山寨产品”出售等等……这些桥段无一不充分表明了老美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政治体制不合理、山寨产品充斥、血汗工厂林立等等。   正如《绝望的主妇》、《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美剧作品中呈现的那样,美国人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有许多既有的刻板印象。不可否认,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刻板印象是不可避免的。在人们对异国文化产生好奇的同时,代表性文化元素的传播会加深人们对这种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但是,对于异国文化过于片面的使用则会形成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顽固性,一旦形成,就会对文化中其他代表性元素的传播产生阻碍。   中国元素做出美国味道   中国作为全球文化传播巨大的市场,美国团队自然会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若想要顺利进军中国市场,美国团队就必须煞费苦心地琢磨如何去颠覆原有的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塑造出一个更加带有中国味道的本土化中国,用一场中国化的视觉盛宴来惊艳全世界的观众。美国团队煞费苦心颠覆中国刻板印象的历程,可谓是历尽了时间的打磨和洗礼,无限地向中国文化的内核靠近,而中国团队的介入,让这种中美文化的杂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们可以看到,1998年迪斯尼推出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在美国取得了票房佳绩,却在中国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2004年,迪斯尼再度推出了动画电影《花木兰》,在中国大陆依旧反响平平。《功夫熊猫1》在中国大热之后,却意外遭到中国观众的质疑――《功夫熊猫1》呈现出了一种美国的味道。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美国的电影公司费尽心机地来完善他们的中国想象,慢慢地走进中国、了解中国,并且试图用他们的眼光来向世界表达中国,但这些都只是他者眼中的中国。《花木兰》这部电影,通过中国文化来迎合美国主流社会的口味。美国精神的核心就在于“相信自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都表达出了相似的主题。花木兰不甘于自己的女儿身,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来成就一番事业;《功夫熊猫》中的熊猫阿宝肥头大耳、动作迟钝、没有人相信他就是传说中的龙斗士。但是通过鸭子父亲的一句“没有什么秘密的奥义,而只是你自己”,让阿宝懂得了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取得成功。   好莱坞汲取中国的元素作为电影的题材,其目的在于通过中国元素来讲述美国精神。在电影《花木兰》中,好莱坞抛弃了中国传统的忠孝节义观念,采取的是追求女性自主、自立、自由的精神,实际上就是在言说美国的主流思想。在《功夫熊猫》中,中国人稳重内敛的性格被美国式的玩世不恭的性格所取代。也就是说,美国以中国为镜子,他们通过这面镜子看到的不是中国真正的样子,而是他们想象中的中国形象,因此,这几部电影在中国观众这里,看到的是美国文化的影子。   “气功龙”的意义   时隔十二年之后,耗资1.4亿美元的中美合拍影片《功夫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