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方象数规律刍议
經方象數規律芻議
王位慶
(香港浸會大學)
【摘要】 每首經方,都有自己的象和數。象為經方的病機及病位臟腑;數為劑量,方中藥物的重量。本文結合《傷寒論》《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洛書》配臟腑法,通過闡發藥對配伍五行生克的補瀉、互補、化生三大原則,加減計算小大二旦和六神共16首《傷寒論》基礎方的劑量,揭示經方符合洛書九宮圖臟腑的象數規律,從而破解經方劑量與病機關係的千古之謎。如桂枝湯病機為太陽中風表虛,病位在臟腑為膀胱小腸,其象陽旦立春,在洛書數為8,而桂枝湯加減計算之結果為8兩;黃連阿膠湯病位在心,其象朱雀夏至其數為9,計算結果為9兩;真武湯病位在腎,其象冬至玄武其數為1,計算結果為1兩等等。故經方是象數一體、窮究物理的科學,象數規律是經方的普遍法則,它揭示了經方與其他方劑的重要區別,闡明經方的科學基礎,對臨床使用經方、遣方用藥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經方 輔行訣 象數 洛書 臨床 傷寒論 九宮圖
沒有數,任何一門學問都成不了科學。沒有象,任何一門醫學都不能窮究物理,不能貫通人的物理、化學、生物、生態和社會屬性等。中國古聖人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運用以數定象,因數明象的象數思維模式,歸納天地人三者的共同規律,構建出大一統的河洛象數體系,故河圖洛書象數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是有別於西方的宇宙自然人體生理的象數模型,亦是中醫生理學病理性藥理學區別於西醫最重要的根本依據。
經典中醫和洛書九宮象數圖(三行數即四九二、三五七、八一六)的聯姻在《靈樞》已有明確描述。《九宮八風》篇用九宮象數來研究天象、氣候、物候及人體臟腑:「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於脈」,但是沒詳細記載應用方式,其心訣口耳傳授。
經方與九宮象數聯繫一直隱而未顯,然而經方有方有數,學者易感知。方為方向,向者象也,象為病機、病位、藥物的性味,經方更重要的還有數。由於有數量的限制,經方法度嚴謹,難以加減,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實際上,經方中任何一種因素,如藥物的選用、煎煮法、服法都有玄機,變動之則影響療效。不少人忽視仲景方的配伍法度,麻痹大意,以致徒勞無功,黯然而返,如王清任甚至認為桂枝湯毫無用處。有鑒於此,諸多臨床大家如胡希恕等,堅持用活原方,甚至進一步主張藥方配伍不可變動,謹慎加減,否則嚴重影響療效。現代方劑學對五苓散等的研究也發現保持原配伍比例常比變方更有療效。在臨床上只要善用張仲景方為主的經方,方証對應,遵從不違,屢試屢效。正如著名醫家李東垣指出:「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這已經被大量臨床證明,無須多言。
非常遺憾的是在今本《傷寒論》中,張仲景只言方治,不提藥性,不講配伍,更不講劑量,只談病理病機症狀之象,不談藥理的象數,甚至特意用藥物的容量、個數、尺寸等來隱藏劑量。後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好照葫蘆畫瓢。故中醫有不傳之秘在劑量之說,此種寫法張仲景自己的考慮,國之利器,焉能輕易示人?民族虛無主義者據此認為經方並非科學演算的結果,經方被蒙上經驗主義的色彩。
幸有敦煌遺書《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藥》(下簡稱《輔行訣》)將洛書和經方聯繫在一起,才將封塵1800年的秘密重現新生的曙光。河圖洛書是中國文化的象數之源,聯繫洛書九宮圖,配合敦煌遺書《輔行訣》可以解開《傷寒論》中經方配伍和劑量的千古之謎,筆者不甚淺陋,望能拋磚引玉。
1 二旦六神方與洛書九宮象數
自神農嘗百草以來,傳至3000年前商初,開國宰相伊尹,以亞聖之才,從廚藝中悟出用湯液治病方法,明確五味入五臟,以達到補虛瀉實的效果,撰用《神農本草》及《桐君採藥錄》為《湯液經法》,奠定經方的基礎。陶弘景的朝代還存在《湯液經法》,如今中醫學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已經失軼。直到《輔行訣》重現天日,人們才對《湯液經法》有更全面的認識。
《輔行訣》作者陶弘景生活於南朝,是著名的道學家思想家,醫學家,在當時具有相當影響,被稱為山中宰相。《輔行訣》原由張大昌所珍藏和捐獻,完整記載了經方的前身《湯液經法》中60首方劑的方名、主治、組成、劑量、服法以及五臟用藥法則等,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陶弘景明確指出《傷寒雜病論》中的經方以《湯液經法》的二旦及六神湯為基礎,加減變化,引而伸之撰寫:「外感天行,經方之藥,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寫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後學咸尊奉之。」二旦湯為小大陰旦和陽旦湯,六神湯是指小大青龍湯、白虎湯、朱鳥湯、玄武湯(真武湯)、勾陳湯、騰蛇湯共16首。出於特殊的時代背景,為免於陷入類似華佗被曹操殺害的悲劇,張仲景更改方名以避諱,故用道家術語命名的湯劑僅有白虎湯、小大青龍湯及真武湯。《傷寒論》存有陽旦症及提法,但沒有方藥,後世醫家爭議眾多。此次更名遮罩了經方的道家淵源。
陶弘景非常清晰二旦六神在道家醫術中的根基地位,將之歸於三皇四神二十八宿圖的體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