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致命引争议
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致命引争议“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数起死亡事件”,近日,一种化学名为“尼美舒利”的儿童退热药,被推上药品安全性疑虑的风口浪尖。
在各地药店,家长们随手就能买到这种廉价的儿童退烧处方药。
尼美舒利是一种什么药
在去年11月于北京召开的“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上,就有专家引用中国药物不良反应中心的数据,称尼美舒利在最近的6年里,已经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
尼美舒利,化学名称为:4-硝基-2-苯氧基甲烷磺酰苯胺。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等均属此类药品),可选择性抑制环氧合酶Ⅱ,所以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国内外有大量的临床文献资料显示,尼美舒利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相比,解热镇痛作用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相当。是瑞士 Helsinn 公司的专利产品,1985年在意大利首次上市,目前已在50多个国家使用,其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
“尼美舒利”在国内产销量最大的生产企业是康芝药业。
国家食药局的发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办称,该局一直高度关注尼美舒利安全性问题,综合国内外有关尼美舒利安全性数据的监测和关注,2008年曾对尼美舒利说明书进行了修改,对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事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比如,禁用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此外,用于儿童退热,疗程不得超过3天,每天用量要按具体患儿体重衡量5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1天2次。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认为,数年前,国际医学界和药学界就有针对尼美舒利安全性的争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非药品质量问题,而是与药品的不当使用有关。几起儿童死亡事件,并未发现儿童死亡与“尼美舒利”本身有因果关系,主要原因是用药过量或长期用药。
孙忠实说,如果遵循医嘱,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应该是安全的。
从“尼美舒利”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儿童专用药的研发不足。去年,我国多位专家联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补儿科专用药物。但企业不愿生产儿童药品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利润低。目前亟待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并早日进入议事日程,有效解决儿童专用药物奇缺和规范儿童用药标准的问题。
儿童已多年不再用该药
据了解,尼美舒利在儿科属于处方药,医院对该药进行严格适应症管理,不作为一线退热药物,风湿免疫专业也只用做二线用药,用量很少。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表示,发烧是小儿最常见的急症,一些家长因为着急,在药店自行购买退热药后,过频过量给孩子使用,甚至把退热药、感冒药联合使用,希望孩子快点退热,反而造成婴幼儿出现晕厥、虚脱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周忠蜀建议,药品监管部门对小儿用药,应该有更严格的监管。但同时,周也坦言,目前,儿童看病难,从药店购药是一个方便、快捷的渠道,但儿科用药在销售时,家长亟待得到一些关于合理用药的详细指导。
有关方面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人只有6.9%。然而,在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大多只能是“儿童酌减”的模糊用药。
除退热外,尼美舒利还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适用于骨关节炎症和各种疼痛的治疗。欧洲药管局批示尼美舒利说明书的适应症为急性疼痛、痛性骨关节炎的症状治疗、原发性痛经,并作为二线药物治疗,疗程限制在15天内,禁用于“儿科发热或流感样症状以及小于12岁儿童”。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介绍,数年前,由于关注到国外对“尼美舒利”用药不良反应风险的报道,该院的儿科已不再使用该类退热药。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也表示,尼美舒利目前在国内有二三十家企业生产,是国产儿童退热药的主要成分,售价也比较便宜,颗粒剂零售十几元一盒,仅是国外同类儿童退热药的四分之一左右,导致尼美舒利在药店销售量较大,一些药店不看处方就卖药。
儿童发烧不宜急于药物退烧
专家介绍,儿童发烧不宜急于用药物退烧。因为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退烧药一般只能降低体温,而不能消灭造成发烧的根本原因。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要急于退热,特别是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一般来说,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最好是多喝开水,多休息,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但如果发热时间过长或发热温度过高(超过38.5℃),则必须使用退热药物进行必要的治疗。
专家强调,退热药的服用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不宜频繁服用。如果发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