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梅 剪刀下达斡尔风情
苏梅 剪刀下达斡尔风情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片,在苏梅手中三剪两裁的,就变成了活蹦乱跳的飞禽走兽,变成了枝繁叶茂的花草树木,方寸之间尽显无限的艺术情趣。
不知你相信不相信缘分这一说,我相信,因为我觉得与苏梅真是有缘,
2月上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北京农展馆开幕,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齐聚这里,用技艺精湛去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样的大事,对于一向关注工艺美术业的我来说,怎能白白错过?
因为是开展的第一天,不仅众多的展示让您眼花缭乱,观众也是出奇的多,远远地,我就被摆在玻璃柜里的漂亮纸玩偶所吸引。当我抱着几本做样刊的杂志费劲地挤到跟前时,就听得一声:“咦,《东方养生》,我一直在订。”闻声一看,正是站在展台后面的,这些纸玩偶们的制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卡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苏梅。
我们喜欢苏梅的作品,苏梅喜欢我们的杂志;一个在内蒙古的莫力达瓦,一个在北京,却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起,难道还不是缘分?
达斡尔族的民间艺术家
既然有缘,当然不能错过。现场太过喧闹,约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再续前缘。
聊了才知道,苏梅还真是一位我们的忠实读者。自从2年前偶然在飞机上看到了我们的杂志,就一直在订阅。一份杂志虽然不算什么,却是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就凭着这个,所有的付出也都不算什么了!
见面的开场语让我大大感动,可之后的深谈却让我大大地吃惊!没想到苏梅的实力是那样深厚,远不止我在展会上所看到的那些。
在中国辽阔的东北部,大兴安岭横亘南北,松嫩平原坦荡无垠。就在这高山阔野之间,一个北方古老的民族,从贝加尔湖畔一路跋涉而来。而这之中最主要的一支,在莫力达瓦山挺起胸膛,用河流延伸出它纯净的血脉,向外面世界诉说着达斡尔人古老的历史。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达斡尔族人口并不多,而且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文化只能靠口头传承,但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风格独特的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的村庄大都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草房,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笆里,清爽、粗犷,带着一种世外桃源的味道。
独特的渔猎、游牧、农耕相互融合的生活方式,也让达斡尔族天生的能歌善舞并热衷于各种运动。
已是奥运项目的曲棍球就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运动项目。早在我国辽代,达斡尔族的祖先,曾显赫一时的契丹人。就已用它娱乐生活。
让许多内地人向往不已的鹰猎,正是达斡尔族的专利。它既是一种生产劳动,又是一项饶有风趣的体育娱乐活动,因而深受达斡尔人的喜爱。拥有一只聪明伶俐、敏捷强悍的猎鹰,是所有达斡尔人都引以为傲的事情。
音体美不分,这差不多是所有人的共识。喜爱音乐和体育的达斡尔人也天生地喜爱艺术,剪纸和哈尼卡是他们自古相传的民族艺术,而苏梅,正是这两项的大家。
在莫力达瓦旗,提起文化馆的苏梅,绝对是家喻户晓。
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片,在她手中三剪两裁的,就变成了活蹦乱跳的飞禽走兽,变成了枝繁叶茂的花草树木,方寸之间尽显无限的艺术情趣。
源远流长的达斡尔族剪纸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任何艺术的产生似乎都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达斡尔族的剪纸也是如此。
达斡尔族剪纸虽叫剪纸,可开始剪的并不是纸。纸是在清后才传人的,这之前,他们剪的是皮毛和桦树皮。
达斡尔人大多信奉萨满教。那些对自然万物充满了不解的先人,虔诚地用皮毛剪缝成皮偶神,作为图腾来崇拜。
慢慢地,随着生产生活能力的增强,达斡尔人也开始将这种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巧手的妇女们用原色或染色的兽皮剪成各种纹样的皮剪花,缝缀在皮衣的下摆、开叉、袖口、前襟、领口等处。当然,很多时候也是皮衣的破损处,起装饰、加固、修补的作用。
另外,小孩子们也是这门艺术的促进者。
孩子们用桦树皮薄片以剪影的方法剪出动物及人形,比如先剪出鹿、马、牛、狍子等动物,然后再剪出自己想要的大人或小孩形象,让人骑动物背上后,就开始了过家家。
这些小朋友,剪这种桦树皮玩具时十分熟练,从不打稿。
纸张传入以后,这门艺术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任何一个达斡尔人家,在棚顶、门窗、箱柜等处,随时都可以看到漂亮的剪纸。
从小就喜欢画画的苏梅,喜欢在书的扉页和留白处乱涂乱画,也喜欢没事儿时背着画夹到处写生,可由于画画用的纸太贵,她常常舍不得随意去画。有一次,她尝试着将想画的东西用剪刀剪下来,谁知,一炮打响,谁见了,谁喜欢
达斡尔族人在衣袍、手套、鞋靴、枕头顶、摇篮头衬、烟荷包等上面,总要缝上一些图案。这些图案可能是墨绘图样,也可能是剪纸图样。
苏梅长大以后,开始把剪纸当做自己的一项工作,除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外,她经常跑到达斡尔族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