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柳宗元与佛教文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柳宗元与佛教文化

第五讲 柳宗元与佛教文化 第一节 柳宗元的身世与佛教的关系 第一节 柳宗元的身世与佛教的关系 第一节 柳宗元的身世与佛教的关系 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少年时随父亲柳镇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马祖道一正在那里传法,称“洪州禅”,受到江西观察使李兼的礼重。李兼是他的夫人杨氏的外祖父。前面提到的梁肃、权德舆也都是他父亲的知交。后成为他的岳父的杨凭也信佛,曾对如海禅师执弟子礼。柳宗元在长安作官时,正值朝野奉佛空气正浓。 “永贞革新”失败,“八司马”被贬,柳宗元谪居“南荒”永州,寄居在一座古庙龙兴寺。 老母卢氏年近七旬,随同赴永,仅半年即以水土不服病殁。女儿和娘,元和五年死于永州,年十岁。和娘病后,更名佛婢;病重,又去发为尼,号初心。 第一节 柳宗元的身世与佛教的关系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 第二节 柳宗元与韩愈关于佛教的论争 1,圣人之道与夷狄之道 之分; 2,文畅,马祖道一的隔世弟子,柳宗元写《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谈“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统合儒释,宣涤疑滞”的道理。 3,柳宗元到永州,为元暠和尚写了《送元暠师序》,认为在言孝这一点上,佛与儒在基本教义上是相通的。 4,柳针对韩的意见,在《送僧浩初序》里,再一次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批判韩愈反佛只着眼于形迹, 第二节 柳宗元与韩愈关于佛教的论争 “儒者韩退之与余善,尝病余嗜浮图言,訾余与浮图游。近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余,且曰:‘见《送元生序》,不斥浮图。’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屠之言以此”。 第二节 柳宗元与韩愈关于佛教的论争 宗教哲学毕竟不是宗教本身,它是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所以在很多本质的方面各种宗教哲学和思想哲学都有相同之处。柳宗元看到这种相通之处,所以他认为佛教比《庄》、《墨》、《韩》高明。 后世作韩、柳优劣论,执扬韩抑柳意见者大抵以柳崇佛为话柄,往往从儒家立场出发的 。 第三节 柳宗元的佛学思想 1,元气一元论 柳宗元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元气一元论”。这是自荀子、王充以来古代唯物主义学派的传统观点,但也还是唯物主义理论的早期形态。他认为世界就是这样一团混沌无边的、自我运动的元气。柳宗元用这种观点来批判唯心主义“天命观”和形形色色的“天人感应”论,是坚强有力的。但他把物质理解为“元气”,虽然维护了物质的统一性,却不能解释它又是如何转化为万物的,也就是解决不了物质存在的统一性和它的多样性的矛盾。 《南岳弥陀和尚碑》说: 一气回薄茫无穷,其上无初下无终。离而为合蔽而通,始末或异今焉同。虚无混冥道乃融,圣神无迹示教功。 第三节 柳宗元的佛学思想 2,“三谛圆融”观 柳宗元对世界的认识,显然受到天台宗调和空、有的“三谛圆融”观念的影响。龙树《中论》里著名的《三是偈》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北齐僧人慧文解释《三是偈》说:“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 后来天台宗创始人智岂页(yi)举“俗谛”承认万物为实有,举“真谛”坚持万物为性空,宣扬世界是“真空”与“假有”的统一的“中道”。这就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三观”、“三谛圆融”观念。 第三节 柳宗元的佛学思想 3,“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屠之事” 在伦理观方面,如前引《送僧浩初序》中所表明,他并不赞成佛教徒的无夫妇父子,不事农桑。他又强调佛教是主孝敬的。 在人性论方面,他把佛家的心性学说与儒家性善论相沟通。 在社会观方面,柳宗元把儒家的礼义与佛教的戒律等同起来。 柳宗元的这种思想倾向,实际上是佛教思想进一步与中国学术融合的表现。 第四节 柳宗元的诗文创作与佛教文化 1,佛教碑记 :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舍大闇为光明。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 《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余谓昔之上人者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