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古书的注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古书的注释

为后服资衰,服母之义也。(《礼记·昏义》) 郑玄注:资当为齐。 “当为”与“读为”有本质的区别。用“当为”注释的字,是必须改正的错字,而“读为”只是认为原文中的字可当作训释字来理解,并不认为是错字。 衍 讹 夺 倒 本作 本或作 本亦作 一本作 句 句绝 绝句 辞 词 语助 语词 声 发声 曹公闻其骈肋,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陆德明释文:闻其骈干,绝句。欲观,如字,绝句。一读至裸字绝句。 小结 本章主要包括古注的概念,古注和今人注的关系,学习古注的意义;古注的发展概况(每个时代的特点、代表人物及著作);古注的类型(每个类型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古注的内容;常用古书注释用语(用语的含义以及特点)等几个部分。有关古书注释的这些知识都要和文选的学习结合起来,在文选的具体学习中巩固它们,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掌握。 练习 从教材古注文选中找出6个用法不同的古书注释用语并加以分析。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在该注释中的具体作用。 5月13日, 20日停课 4月24日, 5月8日7, 8节补课 地点不变 * * 《说文解字》:室,实也。 《释名》: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诗·齐风·南山》) 孔颖达正义:对文则飞曰雌、雄,走曰牝、牡。散则可以相通。 *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毛传:革犹皮也。 孔颖达疏:对文则皮、革异,故《掌皮》云:“秋敛皮,冬敛革。”异时敛之,明其别也,许氏《说文》曰:“兽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对文言之异,散文则皮、革通。 3、谓 言 训释对象——词、句 运用形式—被训释词、句+用语+训释词、句 今译——“说的是” 功用——词的具体义、临时义、确定所指;句的表层义、深层义(言外之意)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赵岐注:时谓草木零落之时,使材木畅茂,故有余。 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左传·昭公三年》) 杜注:言刖多。 4、犹 “犹”主要用于解词。运用时被注释词在“犹”之前,注释词在“犹”之后,一般是以词释词。然二词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可译作“相当于”。其主要功用是点明词的临时义、引申义。有时也用于以今语释古语,以本字释借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何晏《集解》:包曰:蔽,犹当也。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诗·卫风·葛屦》) 毛亨传:掺掺犹纤纤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杜预注:间犹与也。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诗经·大雅·板》) 毛传:泄泄,犹沓沓也。 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礼记·檀弓上》) 郑笺:索,犹散也。 5、之言(之为言) 之言也作“之为言”,是通过声音解词的用语。运用的形式是放在被注释词后面,与被注释词结成一个整体,再由一个注释词来解释,即“被注释词+之言(之为言)+注释词”的形式。注释的双方无论意义是否相通,声音必定相同相近。它可译为“说的是”。 主要功用:一是用同源词进行训释,沟通两词之间的音义关系;二是明假借,求本字。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 《荀子·修身》) 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 以肆献祼享先王。(《周礼·春官·大宗伯》) 鄭玄注:祼之言灌,灌以鬱鬯,謂始獻尸求神時也。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诗经·召南·甘棠》) 郑笺:拜之言拔也。 6、貌 “貌”是专门用来解释形容词、副词的用语。它是与注释词语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然后对被注释词进行解释的。它的位置处在句尾,即以“被注释词+注释词语+貌”的形式解词。它可以译作“……的样子”。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诗·周南·葛覃》) 毛传:萋萋,茂盛貌。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诗经·卫风·硕人》) 毛传:敖敖,长貌。 7、读如、读若 “读如”、“读若”、“读为”、“读曰”,都是从声音的角度解词。“读如”、“读若”的意思是“像某字那样读”,因此它们主要用于拟音,兼表词义。“读为”、“读曰”的意思是“当成某字来读”,古人称之为“破读”,因此它们主要用于明假借。 “读如”、“读若”是两个解词的用语。其主要作用是标明被注释词的读音。由于音义间的有机关联,其标音往往兼含释义。其解释的意义有时是假借义,这时的作用就是用本字解释假借字,即明假借。其运用的形式是“被注释词+术语+注释词”。 莠,禾粟下生莠。从艸,秀声。读若酉。(《说文解字》) 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参如一,谓之参称。参分车广,去一以为隧。(《考工记·舆人》)     郑玄注:郑司农云: “隧谓车舆深也,读如钻燧改火之燧。 ”玄谓读如邃宇之邃。 《论语·阳货》: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