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对创新精神培养
浅议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对创新精神培养摘要:随着高考压力的加深,在语文课堂上越来越见不到创新精神的影子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做题、评讲。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大家应该都渴望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些个性化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只懂得分数的人,而是一个拥有健全人格、懂得去创新、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创新;尊重;培养
华东师大博导陆有铨教授在一场报告中曾指出:“创造、创新是人固有的本质力量,重要的不是教学生如何创造,而是让学生去创造,在创造上不压抑就是培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培养创新精神。”
的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社会、家庭、学校都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是,随着高考压力的加深,在语文课堂上越来越见不到创新精神的影子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地做题、评讲。我承认,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中,高考很重要,而我们的学生为了高考不得不放弃很多。但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只懂得分数的人,而是一个拥有健全人格、懂得去创新、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非常渴望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些个性化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与老师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等过程中,拥有一个平等的平台,使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从而感受语文的真正魅力,明白高考的内容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
其实,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史中“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发展个性”一直是其中的重要旋律。如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更是这种人性化、个性化的体现。只是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语文教师常常不得不对教材进行取舍,只挑考试重点讲,挑能提高分数的内容讲。既然“应试教育”的桎梏暂时不能摆脱,那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到分数、创新两不误呢?为此,我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作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表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情节,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并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作出相应的个性化表达。
如我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就曾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为什么当悲痛欲绝的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走得是如此的义无反顾时,而焦仲卿闻此事后才“徘徊亭树下,自挂东南枝”。按照我的设想,多数学生会批判焦仲卿的懦弱,当然,也会有人为他抱不平,因为他是个孝子,舍不得母亲是很正常的。正所谓:百行孝为先!果然,讨论不多数久学生就分为两个派别:男生多半理解焦仲卿,而女生多半认为焦仲卿很懦弱。但是有一个女生说:“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自杀呢?为什么不抗争到底。可以私奔啊?死的勇气都有了,为什么就不私奔?”
对于这个学生的看法,我能理解。因为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她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因为父母反对,相爱的人就不能在一起,不能理解为什么当遭受压迫的时候不去竭力反抗,争取自己的幸福。
为了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做法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我就把这个讨论题目留作周末作业,好让学生回家查看资料后写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结。
后来,我发现,学生这次作业的质量要比之前的都要好。有一个女生如此写道:“……在那男尊女卑的时代,有多少人会在乎女人的心思。连圣人孔子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但是,女人是情感动物,一旦爱了,就会义无反顾,就算死也不怕。而男人却是理性的,他们必须充分地考虑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在爱情面前,男人要显得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和举步维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曾指出:“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想也很乐意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作出相应的个性化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展现各自的特长
文言文的课堂向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沉闷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尽量喜欢文言文,成为很多语文老师心中的难题。的确,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言文,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只是机械的学习,毫无个性可言,更别说创新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因此,我认为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的文言文,我们不妨采取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学习,在趣味的故事中学习。
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把表演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来增加教学情趣。在学习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后,我把表演任务指定给了专人来负责,在交代了基本要求后,放手让学生去物色人选,准备道具,进行排练。等到下一课时,学生充满期待,热情很高。
只见一学生嘴上用胶带黏着自制的胡须,手拿垃圾铲作盾牌,扫把做佩剑,在众目注视之下出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