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朗读成为文言文教学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文言文教学主旋律注重朗读课文,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朗读的运用。实践证明,在今天,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让朗读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旋律,就能解决文言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受益。
1.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同时它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朗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音中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例如,在《 黔之驴 》中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这句中的“好”字应读“hào”,意思是“喜欢”。另一句“技止此耳”中的“止”通“只”,是“只、不过”的意思,应读“zhǐ”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朗读文言文时应该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和词类活用造成的读音变化。
2.读准节奏
节奏,即断句,也就是理解语句的大意,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能停顿。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只有读准句子的节奏,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还可以深化对词义句意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根据文意断句,然后小组讨论句读的划分。例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应该这样断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正确的节奏可帮助学生理解语义。
3.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感情
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如果不朗读,不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气、轻重缓急的语调,就很难把握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朗读,使它充满活力,从而使学生能深入而全面地体会作品。例如《口技》这篇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人的智慧和才能。在读“失火、救火”的场面时,应用急促、强烈的语言,这样因火警而引起人们的惊恐,以及火势凶猛的情形就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好的朗读,不用教师多加分析点拨,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4.在朗读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朗读是对文章的再创作,它能增加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力。现代美学理论告诉我们:读者不应是艺术作品被动的、消极的欣赏者,而应该成为作品艺术形象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再创造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情态进行积极主动地想象和再创造,进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讲授《促织》中成名捕蟋蟀一节,只需用轻声朗读“侧听徐行”“如寻草芥”“冥搜未已”,用急促声朗读“逐而得之”这些句子,学生就会随着教师轻重缓急、高低长短的朗读,联想起自己捕捉蝈蝈儿的情景,脑海中也会再现出成名捕虫难、失虫心焦、复得而喜的人物形象。
5.在朗读中增强语感
文言文能用这么简短的语言表达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情感,需要作者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增强语感,当然这首先需要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朗读时,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这样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汉语言的魅力,也能引发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更能让他们学到很多优美的语言。学生朗读的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多次朗读,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那些难以一下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同时,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借鉴那些优美的语言,而且还可以在说话时妙语连珠,让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让朗读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旋律,让朗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行。
(作者单位:玉林市名山中学,广西 玉林,537000)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