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七年级上期-历史-春秋争霸.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课七年级上期-历史-春秋争霸

晋文公征战想像画 齐桓公死后,齐国衰落。晋国和楚国开始争夺中原的霸权。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避)君三舍。’” 成语寓意:公元前636年,在晋国内乱中被迫出亡的晋公子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隆重接待,当面问他:“你以后如果能够回到晋国,应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如果我能托您的福返回晋国,那么晋楚两国若发生战争而在中原相遇的话,我将后退三舍(九十里)。”后来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军果然“退三舍以辟(避)之”,并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个成语,原来是指待人以礼,后来表示对人让步或回避,不敢与之争斗。 (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楚军战败。 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次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分别在践土—今河南荥阳、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周王赶来参加,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楚庄王成为新的霸主。 一鸣惊人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成语寓意: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我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伏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他沉吟了一会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齐国也重新强大起来。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但却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问鼎中原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洛阳),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成语寓意:楚庄王为讨伐入侵的戎人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是不应该询问的。”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当时,鼎代表国家权力。后来人们便用“问鼎”表示图谋夺取政权的意思。 第3课 春秋争霸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475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 《史记?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又说: “秦既得志,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独有《秦记》;又不载月日,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着……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 上述所引的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下历史事件: 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取得齐国大权,天下无人来管。所以晋国的“篡臣贼子”们在夺取晋国权利的道路上越来越肆无忌惮,终于由六卿分权逐渐演化为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卿灭智氏瓜分其地,三分国权。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以至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取得周天子的承认,立为诸侯而各其国。田氏也终于于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认,立为诸侯,沿用齐国国号。 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么,他为何把春秋战国的分界选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间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载,继《春秋》所记历史的时间之后,选择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 那就是为了叙述方便了,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天子开始,事情又总有其不同;周元王是一朝天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载周敬王之死的时间即是公元纪年的公元前476年;《史记?六国年表》载,敬王之子于次年继位,即周元王),从他的朝代记起,便于陈述史实。 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没有大的改变。 “春秋五霸”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种称呼,但“五霸”究指哪五人,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说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