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十字路口武汉免费自行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字路口武汉免费自行车

十字路口武汉免费自行车公益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花瓶或者点缀,而应该系统地纳入到整体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当中,政府和公共财政应该加大投入的力度,而不仅仅地承包给企业一包了之。 【城事】 武汉免费自行车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 2008年10月,武汉市开始试点“自行车免费租赁”,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自行车免费租赁异地存取出行系统,居民只需用二代身份证申办一张“诚信卡”,就可以在租赁点免费“刷卡”租车、还车和续租。 2009年4月,武汉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全面启动,覆盖武汉三镇。 在国内开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的城市中,武汉并非最早开始试点的,而今却是全国唯一全免费,唯一市场化契约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它因免费租赁、绿色环保、租车无门槛、覆盖全面等特点成为武汉市城市建设的一张名片。在全国率先建成自行车免费租赁异地存取的出行系统,被媒体称为“武汉模式”。 但自从其启动以来,虽然政府支持,市民叫好,问题和争议也从未间断,出现了租车难、坏车多、“霸车”、“押金门”等一系列的问题。 武汉公共自行车走到了怎样的十字路口?缘何运营两年的制度要改变?舆论“热点”的背后,折射出怎样的运营困局?这些代表“绿色出行”的自行车将何去何从? 正在异化的免费自行车 (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康改研究院院长) 作为一个武汉市民,笔者曾经试图探寻武汉市实施免费自行车计划的公益性特征,可是,在和参与这项计划的企业负责人交谈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这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性活动。在这项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制度设计都是为了降低经营者的风险,增加经营者的收入。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由于繁琐的使用手续以及不配套的经营系统,导致普通市民不胜其烦。许多地方的自行车沾染污垢,破烂不堪,根本无法正常使用。 笔者居住附近的大街上就有一个免费自行车停靠点,可是,笔者多方打听,根本找不到有关服务者,这个免费自行车停靠点成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有一次笔者到湖北电视台制作节目,准备使用免费自行车,可是,花费半个多小时却没有找到服务人员,附近的小商贩告诉我,想要使用免费自行车必须办理复杂的手续,而且还要交纳一定的费用。 【纵深】 缺乏公民道德土壤? (刘圣中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武汉市公共自行车项目从一开始就坚持全免费的原则。但正是这点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走不多远,其根本原因在于,免费租车在目前的中国还缺乏相应的成熟的公共道德土壤。 免费自行车意味着,使用者可以零成本使用,而相关的建设站点、购买自行车、管理人员工资、维修费用等支出都要政府或者相关企业持续投入,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又缺乏政府财政的投入支持,或者缺乏其它的补偿方式。这就注定了这一项目的前景不乐观。 而更加加重这一倾向的是,使用者的不道德行为势必加倍地增加这一项目的成本支出。即使政府有适当地平衡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弥补使用者不道德行为带来的负担。 当前我国社会还未形成成熟的公民道德环境,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自私自利行为与心态。这种免费项目如果放到缺乏成熟公民道德的社会势必产生许多不文明、不理想的现象。这种局部的、个别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一旦产生,不及时遏制甚至会影响整体道德环境,影响整个项目的良好秩序以及可持续发展。 这种情况在2011年广州亚运期间,实行公共交通免费政策一度导致地铁瘫痪这一事例中,也可以得到有效证明。 不是道德而是制度设计问题 (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 对于武汉免费自行车系统的讨论,部分观点把经营成本与市民的素质结合起来,认为企业提供免费自行车是为了解决交通环保问题,可是由于市民的素质太低,结果导致这项制度难以实施。 作为@武汉市民,我不赞同这种逻辑表达方式。免费自行车不是武汉首创,在西方发达国家免费自行车系统存在数十年:即使在我国其他城市,免费自行车系统在公共交通运输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武汉市把免费自行车的停靠点放在大马路上,社区居民要想使用免费自行车,必须办理各种各样的手续而且交付一定的费用。 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人们宁愿乘坐公共汽车,也不愿意使用免费的自行车,这不是—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这不是一个成本核算问题,而是—个商业化运营如何满足公众需求的问题。 作为一项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行之有效的环保计划,武汉市在推广免费自行车的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商业气息太浓,有关企业经营者没有社会责任意识,在提供免费自行车的过程中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市民的接受程度。 公益不等于免费 (刘圣中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武汉免费自行车系统走到当下困局,源出于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