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发展原州区马铃薯产业建设必要性.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原州区马铃薯产业建设必要性

发展原州区马铃薯产业建设必要性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辖6镇5乡1个办事处,总人口43.4万人,区域面积2 756 km2。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4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 050万元,农业增加值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546元。 马铃薯是原州区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加工企业兴起,产业链延伸,已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在县域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现状 一是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明显提高。2000年以来,种植面积稳步上升,由不足2万hm2上升到2010年3.4万 hm2,鲜薯产量由9 000 kg/hm2提高到2.25万kg/hm2,2010年总产量76.2万t。二是经济效益和经济份额上升。由于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生产投入的增加,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平均产值由2 700元/hm2提高到15 750元/hm2,提高了5.8倍。2010年马铃薯总产值达到5.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 %,农民人均马铃薯纯收入达到1 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6 %。三是科技含量提高。脱毒种薯快速繁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种薯的工厂化繁育,解决了品种退化问题和种质资源的更新换代,脱毒薯推广率达到65.2 %。2010年繁育马铃薯原原种3 140万粒;建立原种基地11 hm2,繁育原种3 960 t;建立一级种薯繁育基地3 333 hm2,繁育种薯7.5万 t。在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方面,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引进了淀粉加工型、高产商品型、早熟菜用型、食品加工型4类品种,筛选出了陇薯3号、晋薯7号、青薯168、庄薯3号、冀张薯8号、中联红、中薯3号、中薯8号、克新1号、费乌瑞它等优质专用品种。在栽培方面组装配套了地膜覆盖栽培、平种垄植、立体复合种植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四是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长期以来,马铃薯生产一直处于人工蓄力作业状况,尤其是收获方面更是依靠人力来完成,自2004年起,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截止2010年,半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2万 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59.1 %,全机械化播种面积6 667 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19.7 %;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5 333 hm2,占马铃薯总面积的15.7 %,机械化发展迅速,势头强劲。 1.2加工业现状 主要以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粉条、粉皮)的加工为主,马铃薯全粉的生产初具规模。自2005年起,对粗淀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环境有影响、地理位置不合理的企业进行关停,目前保留的马铃薯及其制品的加工企业51家,年加工鲜薯能力100万 t,年实际加工33万 t。 1.3销售现状 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销路宽广,销售顺畅。鲜薯主要销往广东、武汉、上海、河南、安徽、陕西等省市,年鲜薯外销13万 t。以淀粉为主的加工产品,主要销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等地,平均每吨销售价2010年底达到1.2万元左右。 2原州区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 2.1品种不对路 原州区马铃薯产业是在解决群众温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马铃薯品种的选育上,只重视了高产抗病性,忽视了优质加工型品种的选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马铃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没有很好衔接,品种不对路,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当地农民只发展产量高的品种,这种供求矛盾是严重制约马铃薯提质增效的主要问题。尤其在中部和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域种植的品种仍以宁薯4号(俗称兰眼窝)为主,该品种商品率低,薯形不规则,芽眼深,淀粉含量低(15 %左右),加工生产出的淀粉粘性差,品质低。 2.2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不健全 虽然原种繁育能力已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但原种生产面积小,不能满足需求。2010年建立原种基地160 hm2,而且生产的种薯由企业回收贮藏,作为下一年生产用种,但由于种植面积小,只能满足2 000 hm2的一级种用种,一级种基地用种严重短缺;一级种标准化栽培程度低下,大量的种薯难以回收,作为商品薯流失严重,企业回收贮藏的种薯只能满足2 hm2推广。而且推广品种单一,多采用的是淀粉加工型,外销市场看好的品种如:青薯168、陇薯3号等数量少,推广慢,种植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其次,在发展马铃薯三级繁育基地建设中,由于农民以传统习惯来种植种薯,产品规格同商品薯一致,达不到种薯的要求,导致种薯价格偏低,效益不高。 2.3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原州区马铃薯种植机械化主要以拖拉机耕翻、人工点种的半机械化为主,全部采用机械化播种面积 6 667 hm2,采用机械化收获面积5 333 hm2,机械化程度低。 2.4脱毒种薯贮藏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