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吴门画派艺术成就和其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门画派艺术成就和其影响

吴门画派艺术成就和其影响【内容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明代中叶吴门画派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及其影响。明代中期吴门画派作为文人画代表,其影响极为深远。而这与其生活背景以及他们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客观的或者主观的活动直接影响到他们作品的风格,并且影响后世画家。 【关键词】技法 资助者 吴门画派 影响 众所周知,元代是中国的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期,历代文人学者也一直对元代文人画的技法和思想反复研究琢磨,却忽略了明代文人画在中国画坛的作用以及对后代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其实,明代最为著名的文人画派——吴门画派,追本溯源与元四家可以说同气相求,注重对文人气质的渲染。笔者试图以吴门画派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吴门画家生活背景、受资助者的影响以及艺术见解与文化修养方面的阐述,剖析其成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生活背景决定艺术成就 吴门画派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孕育下形成的所谓文人集团,当时的苏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直至今日仍有着很深远的影响。首先,当时活跃的市场经济。元朝后期统治者极其腐朽,大批画家纷纷举家南迁,苏州开始成为当时绘画的中心。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自古有着“苏湖熟,天下足”之称,而且所处的地理位置又非常特殊,南宋建都临安,苏州是离京都最近的大城市。后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南京,苏州又一次成为离京都最近的大城市。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据载起锚地在太仓浏河,苏州成为“通番”(今称之为对外贸易)的窗口。永乐迁都后,贯通了京杭大运河,促进南北物资交流,苏州又成为物流中心。到明中期,商品经济较前代更加活跃,当统治者疲于宫廷内部斗争时,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诞生,表现在江南市镇经济发展,工商业比重逐渐增加,当时的苏州和与之毗邻的松、嘉、湖地区是全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丝织业、冶炼业、珠宝业、造纸业等行业相当兴盛,纺织印染、苏州刺绣、苏州制扇、玉雕、木雕、漆雕等手工业工艺也刺激了吴门绘画艺术有更新更广泛的改革与突破,需以提高绘画艺术水平和壮大绘画人员队伍来与之相适应。另外,苏州宜居的自然环境,引得各方人士来苏定居,兴建私家园林成为一种时尚。园林是绘画、建筑、文学艺术的综合体,显然,画师在筑园时有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如吴门四家中,文征明、沈周各自为其园林作画。凡此种种,经济发展除了为绘画艺术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外,也为画家与作品需求者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另外,各行各业都对吴门画家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画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这些恰恰就为吴门画派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其次,严苛的政治原因也为吴门画派的产生培养了土壤。明代历代皇帝对艺术的支持也为其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策上经历了由紧趋松的过程。1368年,洪武帝朱元璋推翻元统治建立明朝。建国甫定,朱元璋即恢复宋制,建立画院。从目前看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开国皇帝像他那样重视绘画艺术的。史料记载,朱元璋常亲临画院,甚至兴之所至还泼墨挥毫画上几笔山水。到了永乐朱棣时,他作为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苛政仍如其父朱元璋。宣宗皇帝朱瞻基本身就是个出色的画家,他与明初几位前辈一样崇尚宋人画,“院派”画一统天下,在政治上仍处于禁锢状态。直到明英宗时,他对政治开始放松,直接的反映就是这时艺术创作开始活跃。明宪宗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特别是绘画方面,多种绘画风格出现,逐渐取代了“院派”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明孝宗时,皇帝朱祐樘励精图治、除弊革新,将明朝推向“弘治中兴”。此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吴门画派终于找到了它产生的政治土壤。 最后,吴门画派的产生还有其文化本身的原因。在元代后期,苏州即是全国的绘画中心,当时那些出名的画家要么经常来往于苏州,要么就生活在苏州或周边地区,如“元四家”中,黄公望居常熟,倪云林居无锡,吴镇居嘉兴,王蒙先居湖州后迁苏州。元代末期张士诚在苏州称王,广纳贤士,王蒙等一大批优秀画家投奔张而云集苏州。因此,苏州人文荟萃,文化基础非常雄厚,尤其绘画艺术的根基很深。明初建画院,提倡“复宋”,南宋的“院派”风格重登画坛,使得具有元代画风的苏州画坛从此沉寂。直到明中期(大约在明英宗后),元与明的政治敌对情绪逐渐消失,政治空气逐渐放松,尚未完全泯灭的元画风格在苏州又渐渐复苏,先有宋克、谢缙,继有杜琼、刘珏,以及沈恒(沈周父)、沈贞(沈周伯父)等一批画家,完全师法董源、巨然和“元四家”的画风,他们用笔细密,干墨皴擦,淡墨渲染,创造了以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画”。虽然博得广大市民阶层拥护与承认,但这种“吴中文人画”艺术还未得到再三锤炼,这些画家创作水平也有局限,力量也偏弱,还不足与当时画坛主流的“院派”“浙派”匹敌。但不容置疑的是,他们清新雅逸的画风,显示了绘画革新的方向,也为吴门画派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吴门画派的风格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