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一美术-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学案.docVIP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一美术-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一美术-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学案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教学内容 学习指导 即时感悟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课 前 案 【预习】预习《美术鉴赏》课本第一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知识结构 一、西方风景画 不同的审美理想 中国山水画 二、西方风景画 不同的观察与表现方法 中国山水画 课 中 案 【精讲点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比较 ? 观察方法、 透视方法 空间分析 方法 表现方法 创作思路 中国 山水画 西方 风景画 【当堂达标】 1、与中国山水画家的思路不同,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 。 2、“三远”是指 、 、 。 3、中国宋代画家王希孟的 ,画幅横长11.9米,画面山水景致的描绘更是“咫尺有千里之趣”,仿佛引我们乘飞机去观赏千里江山的宏伟、壮丽。 4、鉴赏中国山水画有两个要点:一是 , 二是 。 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家和雕塑家勃鲁奈斯契发明了( ),用以帮助画家们在平面中实现对空间深度效果的如真模仿。 A、散点透视 B、 焦点透视C、 三远法 D、 虚实相生 6、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 ),以写实技巧描绘的景物天空和远方地平线,是观者感到自己正步入画中的村庄。 A、《干草车》 B、《雪景图》 C、《乡间村道》 D、《 千里江山图》 回顾知识 了解新知 引入新知 【能力提升】 ? 审美 观察 透视 表现 中国 山水画 西方 风景画[来源:学 该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画面描写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卷後有当时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绘画手法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