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师资培育改革中国家角色与市场机制运作关系之研究.PDF

德国师资培育改革中国家角色与市场机制运作关系之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国师资培育改革中国家角色与市场机制运作关系之研究.PDF

德國師資培育改革中國家角色與市場機制運作關係之研究-結案報告 壹 、緒論 德國教育體制統之於國家統一管理已有長遠的歷史。論者每謂德國政治與行政體制採行聯 邦制度 ,而謂國家控制教育 ,兩者之間是否矛盾?實則不然。Mitter(1995:47)即曾指出 ,德國人 對於國家的瞭解 ,一如法國 ,是指立法 、政府中央集權化的結構 ,而在行政上採取階層化的組 織 。德國雖採聯邦制,但各邦(Land)政府與行政仍採中央集權化之階層化組織 。早在中世紀各 邦已體認到教育事業的重要 ,而強力介入教育制度之監督與管理 。這種國家管理教育之基本精 神具體體現在1919 年 「威瑪憲法」第144 條及1949 年 「基本法」第七條之規定 :學校制度由 國家全面監督。 就師資培育制度而言 ,德國國家機器全面管控制度設計、學程規劃 、標準訂定與資格取得 已有長遠的歷史。早在 1826 年普魯士頒行 「皇家通諭」,首次昭告設立實習教師研習班 ,並確 立教師資格須經兩次國家考試 (楊深坑 ,1994)。這個 「通諭」可以說是國家強力主導師資培育 之始,俟後,百餘年來德國師資培育幾乎沿襲是項規制 ,各邦師資培育大多先須接受6~8 個學 期的職前教育 ,經第一次國家考試後 ,取得實習教師資格 ,在實習教師研習班研習一年半至兩 年 ,通過第二次國家考試即取得教師資格 。如能取得教職 ,即為國家公務員。由於教師具公務 員身份,職務固然得到終身保障 ,但相對的也難符應市場供需之 「調整機制」。 國家管控師資培育除了難以因應市場機制而外 ,也有意識型態控制之虞 ,更難以應付日趨 激烈之國際競爭 。德國教師組織 「教育與學術工會」(Gewerkschaft Erziehung und Wissenschaft, 2001)即主張師資培育固為國家任務 ,但應改變國家在師資培育上的角色,讓教師有更大的專業 自主權,以協商來代替命令(vereinbar statt verordnen) 。不少學者也呼籲師資培育應去國家化 , 尤其應取消國家考試(Becker, 2000; Radke, 2000; Terhart, 2002) 。教師的公務員身份 ,也宜取消 , 才能使教師市場流動順暢(Etzold, 2001) ,避免政黨意識型態介入 ,而有利於國際競爭 。 正如Hufner(2003)對於德國高等教育治理和經費等措施的觀察 ,高等教育之從由國家管理 走向更大的市場機能,也須從國際化的角度來加以討論。特別是 1999年29 個歐洲國家在Bologna 簽署 「波隆那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 後,建立歐洲高等教育區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成為歐洲各國的共同訴求 ,德國高等教育在波隆那宣言架構下也加速其國際化之進行。 師資培育中的職前教育向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 ,也在波隆那宣言的架構下進行改革 ,以迎接 國際競爭之挑戰。特別德國在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表現不如理想 ,學術界 、家長 、大眾媒體大多歸咎於師資培育體制僵化 ,師資素 質低落 ,師資培育改革遂為各界殷切要求。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於分析近年來在國際競爭、活絡 教師流動 、提昇教師素質下所進行的師資培育改革。首先探討促進師資培育改革之動力因素 ; 其次 ,分析波隆那宣言架構下的改革方向 ;再就師資培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加以探討 ;最後評論 德國當前改革的利弊得失,據以擬具對我國未來師資培育改革之可行建議 。 1 貳 、影響近年來德國師資培育改革之重要動力 如前所述 ,德國師資培育向由國家管制,失之僵化 ,難以活絡師資市場供需機制 ,更難提 昇素質 ,以迎國際競爭需求 。近年來這幾項因素之檢討成為促進師資培育改革之動力 。以下分 別加以分析。 一 、國家管理機制之轉變 「多樣化中的統一」(Einheit in der Vielfalt) ,正如Mohr(199 1:11)的觀察 ,是德意志聯邦共 和國建國以來的指導原則 。各邦行政與政策雖然各自獨立 ,但卻有共同的統一架構 。以高等教 育而言 ,各邦各有自己的大學法,但卻須依聯邦大學基準法(Hochschulrhamengesetz)的基本架構 來立法 。整體而言 ,各邦情況不一,表面是分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