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成效评价及应对策略.doc

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成效评价及应对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成效评价及应对策略

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成效评价及应对策略 周振宇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成效评价及应对策略 Appraisal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n the Utility Efficiency of Urban Public Space? 周振宇? Zhou Zhenyu 摘 要 就当前国内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水平而言,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尝试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其加以评估,挖掘影响公共空间使用成效高低的深层因素,同时致力于树立科学、理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思路。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使用成效 要素? ABSTRACT Nowadays, use of the public spaces is still in a low level. This paper approaches a scientific way to appraise the utility efficiency of them, and search those factors that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is utility efficiency. Finally, this paper also tries to introduce a rational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s.? KEY WORDS urban public spaces,utility efficiency,elements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959(2005)06-00-00   在我国,伴随近些年来各地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公共空间的有无与多少被视为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批批新建的市民广场、步行商业街、城市公园、滨水景观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很大程度上令过去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普遍欠佳的局面得以改观。然而在成就斐然的同时,透过对已建成公共空间的实地考察调研,不难发现尚存在不少问题:公共空间由于选址不当致使常年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较低;因为细节设计不周,导致人在空间内的活动受不利因素干扰严重;公共空间规模庞大但缺乏内容致使空间尺度失衡,毫无生机……而这些“问题”空间往往占据着城市中宝贵的土地资源,建设它们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然会造成浪费,这与我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为此及时建立科学的参照系,对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状况加以正确的分析评价,挖掘影响其使用效率的深层因素,对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导后续项目的合理建设而言,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一 评价方式的建立   胡塞尔的现象学认为建筑的目标应当立足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世界”,城市公共空间亦如此。无论投入多少资金,无论建设得多么华丽,公共空间的使用成效——该空间满足人们行为活动的水平和效率——是真正决定其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评价使用成效的方法正是以使用者的行为活动与心理需求作为参照系,从多层面、多角度加以综合评价之后,再反馈回后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从而有助于建设部门真实了解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建设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图1)。作为评价使用成效的参照系,应当通过对一定数量、不同年龄段和文化背景的使用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及对公共空间作周期性观察统计得以建立,它由以下几个方面共同组成:   (1)使用度。它包括被调查者在某个公共空间中每次滞留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被调查者光顾某公共空间的频率;在一定时间里进入某个公共空间的总人数。   (2)满意度。指的是人们对某个公共空间是否满足他们使用所需,以及满足程度的内心感受,它体现了空间的环境品质同人们活动的密切联系。   (3)愿望度。是指人们是否愿意在某个公共空间内停留一定时间,抑或是否愿意再次光临同一处活动空间。它反映了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程度和人们使用它所耗成本的共同作用。   如何运用这个参照系来评估公共空间的使用成效呢?事实上,我们不能仅以使用度的高低推导结论,因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类似于上班、上课、乘车、出差性质的活动无法避免,而这些活动的发生往往同某些城市公共空间产生关联,尽管人们对这些建成环境或许不满意,但不得已会有较高的频率或较长的时间经过或者停留其间。而把满意度视为唯一评价手段同样不可取,因为人们在使用公共空间时倘若为此付出的经济、时间成本过高,则即使满意度较高也会降低再次使用的愿望。而某些城市著名景点因其知名度高、特色鲜明令游客具有很高的愿望度光顾其间,但实质上其空间内部连基本的公共设施都十分匮乏,因此愿望度同样不应被视作唯一反映公共空间的使用成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