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

油气测试分析技术与应用 姓名: 学号: 老师: 陈永进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上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 摘要: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上的应用很广泛,流体包裹体在研究油气成藏期次、有机质的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的生成与演化以及在油气运移聚集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地质应用 油气成藏 示踪  引言:在矿物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正在生长(或长成后)的矿物产生各种缺陷,介质在矿物继续生长过程中被圈闭于这些缺陷中而保留、保存下来。这些独立的封闭体系就是流体包裹体。 一.流体包裹体概念 包裹体(inclusion)也简称为包体,原是矿物学中使用的一个术语,指矿物中由一相或多相物质组成的并与宿主矿物具有相的界限的封闭系统。包裹体的物质来源可以是与宿主矿物无关的外来物质或是相同于宿主矿物的成岩、成矿介质。包裹体的成分多样,形状和大小各异,既有固相,也有液相和气相的,还有这三种相态的不同组合。包裹体含有成岩成矿的“母液”,因此它是研究地质作用的珍贵样品,能较客观地反映地质历史的原貌。油气包裹体是存在于储层并被捕获封闭于成岩自生矿物晶格缺陷或碎屑矿物成岩愈合裂隙中的显微流体样品主要成分有甲烷乙烷等各种烷烃芳香族化合物液体原油及沥青等有机质有时也含一定量的盐水溶液这种包裹体通常也称作烃流体包裹体或者有机包裹体。 按它与主矿物形成的时间关系,可分为原生、假次生和次生包裹体;按其含有物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岩浆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后者又可按气液比分为气相包裹体(气液比50%)和液相包裹体(气液比50%);按相态数分为单相、两相和多相包裹体;按成分分为高盐度、低盐度、含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含有机质包裹体等。 二.形成机制 一般认为油气运移充注过程只要发生成岩作用就会形成油气包裹体。悬浮油滴分布在盐水溶液中,矿物结晶生长时,捕获盐水溶液形成盐水溶液包裹体,捕获油滴形成含全烃的油气包裹体;二者一起捕获就形成既含油气又含盐水溶液的包裹体已深入探讨过碎屑岩储层中油气包裹体的形成机制欧光习将其归纳为跨越障碍物式捕获酸溶式捕获和微裂隙式捕获机制。此外,石油的侵位与成岩作用关系尚有争议,后者与储层质量密切相关。有人依据石英胶结物中存在油气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同现今储层温度相近,以及油、水饱和带之间孔隙度的相似,认为石油侵位不会终止成岩作用。有人根据一些含油砂岩或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的显著差异,认为石油充满储层会抑制成岩作用。最近的实验表明只要达到一定的温压条件,即使在石油饱和度很高的环境下也会发生石英的胶结和捕获包裹体。这些成果为利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探讨油气的形成运移聚集与后期变化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方法 包裹体研究的基本方法,除光学显微镜观察外,温度的测定用均一法、爆裂法和淬火法;盐度的测定用冷冻法;气相成分的测定主要用激光拉曼探针、气相色谱和质谱;液相成分的测定主要用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探针;固相成分的测定主要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用质谱计和离子探针。 四.应用 包裹体形成后由于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和自身物质的流出,具有可靠的原生性,在油气成藏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岩相学鉴定、荧光特征、显微测温与成分分析,可以重建油气成藏史,探讨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规律。 1. 划分油气运移成藏期次 利用油气包裹体研究油气充注史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期次划分是确定油气成藏期次的关键,方法主要是根据油气包裹体的产状、颜色、荧光,均一温度分布与成岩序列等。阿联酋油井中E下白垩统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两类油气包裹体一类沿方解石晶体裂隙分布,显示黄E白色荧光,另一类呈孤立状分布,显示暗蓝色荧光,由此推断研究区有过两期油气充注事件,并结合构造成岩史限定了其大致的时间等。根据西部地区Y,砂岩中烃类包裹体的颜色、荧光和大小,将其分为两期,为研究区两期油气充注模式提供了有力证据。李荣西、王建宝等也利用油气包裹体研究了渤中坳陷和轮南低凸起的油气成藏史,明确了包裹体的世代和油气运移期次。最近有学者$B;%采用油气包裹体气相组分中的A^B含量、总烃含量值作为划分油气运移期次的标志。但是应该注意,包裹体期次并非等同于生烃成藏期次尤其是像塔里木盆地这样具多期构造运动、多套油源层、多期生烃排烃、多期成藏、多次运移再分配的五多+复杂盆地,不能见到几期包裹体就认为有几期油气充注,必须结合成岩史、生烃史和构造史进行综合分析,应该明确成岩自生矿物才是确包裹体序次的根本依据。 2.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 传统方法多从烃源岩生排烃与圈闭形成期的时空匹配关系论证油气藏的形成时间$B8%!但这些方法所确定的时间都是相对的定量研究油气运移聚集时间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目前流体包裹体广泛应用于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