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检查对肝移植手术前后评价
CT检查对肝移植手术前后评价
【关键词】 肝移植
随着肝移植外科技术的完善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肝移植手术操作的复杂性,手术前后需进行临床、外科和影像学全面评价。在术前,临床上迫切需要运用各种无创或微创性影像技术对肝脏疾病、血管及胆管作出准确的综合评价,为临床医师客观估计手术能否进行、手术难度和风险进行评估,科学制定术前准备提供依据,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1~3]。术后常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血管性并发症、 胆道并发症、肝脏的缺血和梗死、排斥反应、术后感染等,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导致移植肝功能衰竭、再次肝移植,甚至受体的死亡。因此,作为影像学评价,要求评估的主要内容为确定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如下5个方面: (1)肝脏病变;(2)评价血管;(3)胆道系统;(4)肝脏体积和功能;(5)肝外全身情况。现着重介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前、后CT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表现。
1 肝脏病变评价
CT检查对肝病变的评估应用广泛。可准确了解:(1)肝脏有无病变,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数目等。(2)确定肝硬化严重程度及并发症。同时能较好观察邻近组织器官情况。近年来螺旋CT技术的应用,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又有质的飞跃。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注射速度为2.5~5.0ml/s,注射量100~150ml)行动脉期(注药后20~30s)、门脉期(注药后60~70s)及延迟扫描,对显示肝内小病灶敏感性很高,并能根据病灶血供状况进一步判断其良恶性。近年来对动脉造影CT(CT during arteriography, CTA)和门静脉造影CT(CT during arterial portography, CTAP)研究较多,CTA是将导管置入肝动脉内造影,同时行肝区动态扫描,以主要显示肝动脉供血丰富的肿瘤。CTAP是将导管置入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内,注射对比剂后20~25s开始扫描,不论肝脏肿瘤供血丰富与否,均表现为低密度灶。目前认为此两种方法联合运用,对小肝癌,特别是1cm以下小肝癌最为敏感[4]。Kikkawa等曾对58例病人共144个HCC结节,用常规CT增强扫描、延迟扫描、CTA、CTAP或CTA与CTAP联合检查,结果检出率为CTA 95.8%,CTAP 90.03%,CTAP和CTA合用为98.6%。因此,笔者认为,联合运用CTAP和CTA技术,能很好提高肝癌结节的检出率[5]。
术后并发症:肝脏实质缺血或梗死,主要是血管原因所造成,其中肝动脉病变所致最多见,门静脉原因相对少见[6]。当移植的肝动脉供血不足可引起肝梗死或胆管坏死,胆管坏死可以导致胆汁瘤或脓肿。肝梗死CT平扫常表现为肝脏周边楔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偶尔,一些梗死CT平扫表现为肝门周围不规则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无强化。胆管坏死引起的肝内胆汁瘤是不规则的且无强化水样密度影;脓肿为不规则厚壁病变,增强扫描其壁可强化。
2 血管评价
尽管常规CT、MRI及B超检查能提供诊断肝病的信息,但在肝移植术前还须详细直观地了解相关血管情况。利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不同的成像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可从不同方位、任意角度观察肝血管情况,全面了解下腔静脉、肝静脉、肝动脉及门静脉系统的管径粗细、有无栓塞、解剖变异以前分流术部位及侧支循环等,是安全而成功进行肝脏移植手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术后检测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内容。术后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肝动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管腔狭窄、假性动脉瘤形成和肝内动静脉瘘等。
螺旋CT血管造影(CTA)是通过肘静脉快速注射CT造影剂,利用在肝动脉期的快速容积式扫描采集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各种三维的图像重建,可提供类似与常规肝动脉血管影像的三维血管图像。Nghiem等用盲法双螺旋CT和3D-CTA对80例肝移植病人行术前血管检查,与手术实际记录比较,得出DHCT/3D-CTA能很好显示腹主动脉狭窄、肝动脉解剖及变异、主要供肝血管直径(lt;3mm)、脾动脉畸形及门静脉血栓等[7]。因此,它对肝移植术前手术计划的制订提供了非创伤性重要手段,有人还用CTA评价经皮肝穿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or intrahepatic portosystrmic shunt,TIPSS)后分流通道开放情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8]。
对于术后血管腔内不完全性梗阻,显示为管腔内的充盈缺损;对完全梗阻则梗阻部位以下不显影、肝实质缺血和肝内血管分支减少,在诊断方面可以代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而且,与其相比,三维容积扫描CT经VR重建图像,可以从多角度对血管情况进行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肝移植术后可观察血管、胆管吻合情况[9,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