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T1-T2期1~3个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
改良根治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影响T1.T2期伴有1~3个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
改良根治术后的预后因素。
治经病理证实的l~3个阳性淋巴结T1.T2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
者无其它肿瘤病史。符合以上条件者共434例。全组患者阳性淋巴结转移
放疗,196例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放疗,放疗范围包括胸壁野及同侧锁骨上
野,总放疗剂量为4650
survival control
存率(overall rates,os)、局部控制率(10calrates,LC)矛I无
survival
病生存率(disease.free
无病生存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个(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范围10~37个)。
控制率分别为96.5%和95.6%;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3%和
82.3%。(2)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1.影响总生存分析:①年龄:年龄
中文摘要
未放疗患者和放疗患者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6%和97.7%
51岁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3%、89.OVo矛n73.9%(尸o.001)。
②阳性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个、2个、3个的患者5年无病
3个阳性淋巴结3项预后指标建立评分系统,每项预后指标记为1分,对
全组患者进行评分,得分0分、1分、≥2分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89.7%、84.7%和82.2%(e=-0.1
发10例,锁骨上区淋巴结复发8例,1例患者同时出现胸壁和锁骨上区
淋巴结复发,无腋窝及内乳区淋巴结复发。全组患者中5l例首次失败为
远处转移,远处转移部位有肺、骨、肝、脑、纵隔、胸膜、卵巢、腹腔、
壁复发,7例锁骨上区淋巴结复发,放疗患者3例胸壁复发,未放疗患者
与放疗患者均无腋下及内乳区淋巴结复发,未放疗患者与放疗患者局部区
疗患者较未放疗患者远处转移率下降了2.8%,但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e=-0.364)。
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2、年龄36--50岁患者预后最好,
l岁患者预后相当。3、年
好于年龄95岁和t5l岁患者,年龄35岁和f5
龄≤35岁、未行放疗、3个阳性淋巴结预后不良,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因素
患者局控率和无病生存率低,建议患者应根据个体因素采用合适的治疗。
中文摘要
4、T1一T2期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区域复发
部位主要是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照射范围包括胸壁及锁骨上区是可行
的。
因素
breastcancer
The factorsfortheT1andT2 patients
prognostic
onetothree nodesaftermodifiedradical
with positive
postmastectomy
ABSTRACT
the factorsforT1—2
analyzeretrospectivelyprognostic
Objective:To
onetothree nodesaftermodifiedradical
breastcancer with positive
patients
postmastectom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FDI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实证的分析——以苏中为例.pdf
- FDI对湖北省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pdf
- GCC区域合作影响及中国应对措施的研究.pdf
- Ghrelin对胰岛β细胞脂性凋亡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实验的研究.pdf
- GSH、Vit-C和DMPS对镉毒性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pdf
- 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分化影响.pdf
- HT等3种中药水提液体系超滤过程及其预处理影响机理模拟的研究.pdf
- IGFBP7(rP1)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及核因子-κB活性影响体外实验的研究.pdf
- IgY牙膏对远缘链球菌黏附定居影响.pdf
- IL-6和IL-8对子宫异位内膜基质细胞分泌MMP-9影响.pdf
- TBBPA和TBT对褐鲳鲉(Sebastiscus+marmoratus)体内C-反应蛋白(CRP)影响初步探索.pdf
- TiO-%2c2-薄膜掺杂改性及其对光学性能影响.pdf
- Viscoat和Healon5对兔晶体上皮影响实验的研究.pdf
- XIAP、OMI%2fHTRA2蛋白对HeLa细胞影响以及两者间相互作用实验的研究.pdf
- X-线照射对肺癌转移相关基因MMP-9及E-钙粘素表达影响.pdf
- α-硫辛酸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影响.pdf
- β3-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对白血病细胞分化影响及其调控机制.pdf
- β-淀粉样肽40对ECV-304细胞损伤及RAGE和NF-κB表达影响.pdf
- 阿司匹林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影响.pdf
- 阿替洛尔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心室功能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