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侧壁导坑施工工艺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目 录 一、概述 二、施工工艺 三、监控量测 四、施工现场组织管理 一、概述 侧壁导坑法是将大断面黄土隧道分割为多个小洞室,解决浅埋、偏压隧道开挖的安全性问题。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将隧道断面分为更多的小洞室,减小每次开挖后的围岩临空面,上部各洞室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拱部小导管或其他超前支护及导坑临时侧壁水平锚杆等超前支护,小断面单独掘进,最后形成一个大的隧道断面。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围岩较差、浅埋、偏压及洞口地段。 一、概述 二、施工工艺 二、施工工艺 1、开挖 侧壁导坑法开挖分七部进行,每循环进尺1榀钢架间距,各部相互关系如前图所示。施工中1、3部采用人工开挖,其余各部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部开挖距离:确保仰拱成环距离掌子面不超过25m,二衬距离仰拱不超过20m。 合理确定各洞室的断面是加快施工进度的有效途径,1、3洞室由于作业空间的原因不能采用机械开挖,因此应尽量减小1、3洞室的开挖断面,适当加大2、4洞室的开挖断面,以利于机械开挖,弃碴采用装载机运碴,自卸汽车出碴。 二、施工工艺 开始转换工法时,首先选定1部室进行开挖,利用超前支护钻进时的取样,测定该段土体的含水率、密度等,确定初期支护的参数是否需要加强。采用双侧壁施工的隧道多是地质复杂或地质较差的地段,每次开挖距离宜控制在一榀钢架,及时施作支护系统,安装型钢钢架和临时支撑,喷射砼封闭成环,(横撑视围岩变形情况可采取跳跃式喷射砼带以增强其支护刚度,但考虑到砼带在开挖1号和3号洞室后,而5号洞室尚未施工过时承受压力,但在5号洞室施工过后横撑受拉力,应尽量避免中隔壁喷射砼), 在滞后1号洞室5米左右后开挖2号洞室,2号洞室可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挖掘机开挖。初喷4cm厚混凝土护壁,施作初期支护系统,接长型钢钢架,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滞后2号洞3~5米后开挖3号洞室,滞后3号洞室3~5米后开挖4号洞室。 滞后4号洞室3~5米开挖5~7号洞室,把5号洞室掌子面核心土设置成圆弧形,减小人工开挖量,环形带高度最好设置为1米左右,核心土预留5米长,其余部分连同6、7号洞室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并形成一定的坡度(按照小型挖掘机的爬坡能力设置坡度)。同时7号洞室掌子面距5号洞室掌子面的距离要在喷浆机的有效喷射距离内,这样可以保证5号洞室喷浆作业效率。 二、施工工艺 二、施工工艺 工法转换初期保持各洞室掌子面相对位置不变,同步掘进,及时施作仰拱,仰拱的施作长度根据当时的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确定,衬砌断面保持与仰拱断面约20米左右的距离。 各洞室开挖顺利,并已经施工完一环或更多环的衬砌后,逐步调整3号洞室距1号洞室的距离,最终保持1、3号洞室,2、4号洞室掌子面平齐,5号洞室掌子面距2、4号洞室掌子面3~5米左右的距离。保持1、3号洞室掌子面在同一断面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拉近衬砌与前方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50~60米之间),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二、施工工艺 8号洞室(仰拱)的开挖,需要充分利用中隔壁的支撑能力,8号洞分左中右三部分开挖,先左、右后中间,接长中隔壁钢架至仰拱钢架顶面,使整个隧道共分为3个暂时独立的封闭环,待仰拱及填充施工完毕后,再拆除中隔壁及横支撑(中隔壁和横支撑为临时支护),8号洞室开挖过程中,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在8号洞单部开挖支护过后,利用栈桥跨过8号洞,继续开挖支护1~4号洞室。8号洞室的一次开挖量均不能大于3榀钢架间距,并要及时喷射砼形成刚性封闭环,以确保隧底开挖时整个断面的安全性。 二、施工工艺 2、初期支护采用双层初期支护 第一层设全环I25a型钢架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5m一榀,钢架间纵向设φ22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0m,并间隔1.0m设φ22交叉连接筋进行加强,在钢架拱顶、仰拱底及每处钢架接头位置两侧设1.6cm厚连接钢板,钢板宽5cm,每榀钢架两侧大拱脚处各设4根Φ42锁脚锚管,每根长4.0m,拱墙设φ8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0*20cm;全环喷35cm厚C25砼,拱墙喷砼内掺入聚丙烯微纤维。 四、施工工艺 第二层设全环4肢φ22格栅钢架加强支护,钢架间距1.0m一榀,钢架间纵向设φ22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0m。微纤维掺量为每方砼1.2kg。采用全环喷25cm厚C25砼,拱墙喷砼内掺入聚丙烯微纤维。 四、施工工艺 3、临时侧壁 临时侧壁设I25a临时钢架,间距0.5m,临时钢架间纵向设φ22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0m,并间隔1.0m设φ22交叉连接筋进行加强;临时侧壁上半断面设Φ50超前小导管,长3.5m,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