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七)》自然科学史.pdfVIP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七)》自然科学史.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史 中国古代科技 成就 0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十四 造船和航海 中国古代造船工程技术成就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周世德 船 型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木船船型 十分丰富多彩。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估计有千种左右,仅海洋渔船,船型就 有二三百种之多。我国古代航海木帆船中的沙船、鸟船、福船、广船,是 最有名的船舶类型,尤以沙船和福船驰名于中外。 沙船在唐代出现于江苏崇明。它的前身,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沙船 在宋代称 “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称“平底船”,明代才通称“沙船”。 沙船载重量,一般记载说是四千石到六千石(约合五百吨到八百吨), 一说是二千石到三千石(约合二百五十吨到四百吨),元代海运大船八九千 石(一千二百吨以上)。清代道光年间上海有沙船五千艘,估计当时全国沙 船总数在万艘以上。沙船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沿江沿海都有沙船踪迹。元 明海运最盛时期年运量达三百五十万石以上。远洋航线沙船也很活跃。早 在宋代以前公元十世纪初,就有中国沙船到爪哇的记载。在印度和印度尼 西亚都有沙船类型的壁画。二十世纪初有人认为,当时从我国北方到新加 坡航线上的沙船,就是中世纪以前从我国到红海以及东非港口贸易的那种 船。 公元十五世纪初的明代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二十多年间访问 了三十多国,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每次出动船舰一百多艘 或两百多艘,其中宝船四十多艘或六十多艘,共载两万七千多人。当时在 南京和太仓造船,集中在太仓刘家港整队出海。郑和宝船长约一百五十 米,舵杆长一一·○七米,张十二帆,这是最大的沙船了。 沙船有许多特点:第一,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在风浪中也安 全。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 全。第二,沙船能调戗使斗风(详见船舶动力一节),顺风逆风都能航行, 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适航性能好。第三,船宽初稳性大,又有各项保 持稳性的设备,所以稳性最好。第四,多桅多帆,帆高利于使风,吃水浅, 阻力小,快航性好。 沙船方头方尾,俗称 “方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采用 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有 “出艄”便于安装升降舵,有“虚艄”便 于操纵艄篷;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出海时部分舵 叶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应,减少横漂,遇浅水可以把舵升上。沙 船采用平板龙骨,比较弱,宽厚是同级缯船■船的百分之四五十,而大■ (是沙船两舷前后纵通材,非常粗壮坚实)特别多,大中型沙船每侧有大■ 四根到六根,直压到头,川口镶口(沙船舱口前后的纵通材)也很粗壮,直 通前后。因而结构强度仍比其他同级航海帆船大。采用多水密隔舱以提高 船的抗沉性。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能耐浪,所以沙船航程远达非洲。 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宋人说:“海舟以 福建为上。”明代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 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 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 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 敌船,多用船力取胜。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1974年七八月间, 福建泉川湾后渚港发掘出一艘宋代海船,尖底而船身扁阔,平面近似椭圆 形,头尖尾方,从龙骨到舷侧有船板十四行,一到十行是两层船板叠合, 十一到十三行是三层船板叠合,三层总厚度十八厘米(里层八厘米,中层 五厘米,外层五厘米),用三层板是防水线附近波浪冲击,这和沙船用大 ■甚至用护■是一个道理。船板搭接和平接两种方法混合使用。板缝有麻 丝、竹茹和桐油灰捣成的■合物。泉州古船十三舱,复原以后的船长三 四·五五米,宽九·九米,深三·二七米,排水量三七四·四吨。 公元七世纪的唐代,我国海船就以体积大、载量多、结构坚固、抗风 力强闻名于世。此后,阿拉伯商人常乘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