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博与自我表达——90后农民工微博使用状况研究.PDF

微博与自我表达——90后农民工微博使用状况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博与自我表达——90后农民工微博使用状况研究

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9(2), 2013, Li Wang, Use of Microblog in Migrant Workers 微博与自我表达 ——90 后农民工微博使用状况研究 李红艳 王硕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 内容提要:本文关注90 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微博使用情况。研究发现,90 后农民工对微博的使用,还停 留在体验阶段,对微博所提供的功能他们更青睐于其信息的自由选择性和平台的开放性,倾向于把微博 作为一个 “自媒体”,微博本身的随意性、自由选择性、多重互动性等特征,赋予了他们一种获得表达 空间的潜在可能性,他们也期待着这种表达空间的实现。[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2013; 9(2): 51-57] 关键字:新生代农民工 90 后 微博 自我表达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 )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 户可以通过WEB 、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发布信息,并实现即时分 享 (万瑞数据,2010:1)。2009 年8 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率先推出了 “新浪微博”内测版, 一举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微博正式进入国内互联网主流用户的视野。2010 年, 网易、搜狐、腾讯相继推出微博服务,凤凰网、搜房网等紧随其后,这一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 “微博 元年”。2012 年 11 月,新浪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2 年9 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 突破4 亿人 (新浪网,2012:2 )。经过5 年的培育,中国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 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微博大军中,新生代农民工也成为其中比重很大的一个群体。2010 年国务院发 布的中央1 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 使用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名词,并要求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中国 政府网,2009:3)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出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年龄在16 岁以上,在异地以 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010:4 )。国家统计局2011 年发 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 8487 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 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报告中还特别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的年龄更加年轻,80 年之后且90 年 之前出生的初次外出年龄平均为21.1 岁,90 年之后出生的初次外出年龄平均只有17.2 岁。在现有的媒 介技术中,网络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 受网络影响程度较深。互联网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最主要的业余活动之一,在业余时间经常上网的新生代 农民工比例已达到46.9%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1:5 )。 90 后农民工是 “新生代农民工”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最大的也才23 岁,是目前农民工群体的 新生力量。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对乡村社会和传统农业劳作方式的认知则较为 陌生,在使用媒介技术方面,他们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同龄人基本相似,不仅注重技术的形式,更注重技 术的时尚性。城乡之间的差异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是文化身份的差异,而非社会身份的差异(这 个结论来自于笔者为公开出版的研究报告:90 后农民工手机接触行为研究 2009 )。 但社会身份的感知在他们身上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淡化了。尽管从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和城市里的 “市民青年”并无大异,但是低保障或无保障的生存现状和户籍制度,使得他们依然无法摆脱 “农民” 的烙印,依然尴尬游走在 “市民”和 “农民”两种身份之中,而无法寻求到属于自己的社会身份。通过 职业、市场、信息和媒介技术,他们正试图改变这一制度所设定的身份屏障。 1 [作者简介] 李红艳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 北京)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副教授,Email :marychen2006 @,电话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 号中国农业大学 100083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