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pdf
2002年11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k2002
of
第9罄第6期 Journal
Shanghai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出.9 Ⅳn6
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吴 仁 援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
摘要:平竣、平正、平实、平易、平质是周作人散文的内涵意蕴、文学-ig求、审走情趣、主风语言、秉性资质的
集中体现。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岳j作;风格
中圉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022436
说起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人们往往会这样评价:“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
实却是滑稽。”(胡适:《燕知草.跋》)“散文,最上乘的是周氏兄弟.一刚劲,一冲淡,……”(张中行:《再谈
苦雨斋》)
然而,仅仅用“平和”、“冲淡”,或直接以“平淡”两字能够概括、界定得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特质吗?
笔者认为:即使以“平淡”来概括周作人小品散文的基本特征,也已显得不甚准确。更不要说以“平淡”来
界定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整体风格、内涵本质,那更有失偏颇。这“平淡”两字.往往会造成人们对周作人散
文的误读、误解,乃至于谩会。
一、平缓?——周作人散文的“苦涩昧”
平淡的核心是内容与情感的闲适悠然。而在知堂散文中,绝大部分并非闲适悠然的。自认为脾气
“褊急”的周作人,在其散文创作中却实际是在常常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叙晓速度的。他是以一种不温不
火、回旋往复的节奏.不断地向人们宣叙着自己心中的悲凉、忧愤、孤寂、苦涩。周作人以平缓的语速来
“鸣”出自己内心世界的“不平和”、“不冲淡”。在用作人早期散文中流露出人生的忧患意识。他对人生
的思索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带有一种悲凉的现代人的生命意识与感受。这份悲凉一点也不亚
于鲁迅。】923年7月,兄弟失和后的他在《寻路的^》说:
现在才知道了,在悲哀中挣扎着正是自然之路,这是与一切生物共同的路,不过我们意识着
罢了。
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一种无可奈何的挣扎。这种生命的意识与感受在其散文作品中,不但表现
在对人生局限和痛苦的直接倾诉,还更多的表现在弥漫于字里行间的人生思索的意绪情丝。在其《瓜豆
集》的《结缘豆》一文中,在追溯四月初八结缘的风俗来源时,周作人特意指出÷这是因为有一种无法解除
的痛苦——人生的孤寂。在议论这一人生困境时,其温和、沉稳、平稳的语态中,我们实在无法回避的是作
者那份浓郁的对人生局限的悲楚哀悯。对于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落后愚昧的民情民风,周作人怎能不
“怒从心中起”昵?在那对“歌于斯哭于斯的地方”的忧患里,我们应能逐渐清晰地感觉副作者对来自现实
压迫的一腔愤懑,十分困惑,百般寂寞,万般无奈。
收稿日期:2002-1144}5
作者简介是仁援(195l-).男,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一22~
在那些娓娓道来、稳稳说开的知堂散文里,作者依然故我地要最终显露出内心的无法“平淡”。甚至,
在《北京的茶食》、《苋莱梗》等一些从标题到内容都显得颇为闲散悠然的散文,即使从悠闲,安逸起笔,最
终竞还是落^那份苦寂中去。例如《北京的茶食》,在这好不悠闲自得的作派举止后面,周作人竞留给读
者一个笔峰陡转的结尾:“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的干燥粗鄙,”明明是在述说好心情,却突然来
了个“杀风景”,谁能料到这才是文章的真正主旨所在。当然,也正是这前后的强烈反差,才能让读者对,}l
国现实生滔的“干燥粗鄙”产生尤为深刻的印象。《苋菜梗》里绝大部分篇幅都写闲适.最后一段却由“咬
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的格言引出一番苦涩的感慨:“我知道在乱世的生活法中耽溺亦是其 ,不满于社会
制度而又无从反抗,往往沉浸于醇酒妇人以解忧闷,与山中饿夫殊途而同归,后之人略迹原心,也不敢加以
菲薄,不过这也只是近于豪杰之徒才可以,决不是我们凡人所得以援引的而已。”在这些语态半稳的文章
巾,作者在人们不经意处稍作点燃,浓郁苦寂之味便充溢全篇。由此看来,在疏缓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