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姚木兰看传统女性第二性别身份
从姚木兰看传统女性第二性别身份 内容摘要:姚木兰是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成功塑造的一个完美的传统女性形象,而在其完美光环的背后,却处处显示着她被男权社会塑造的第二性别身份特征。从小女孩时期到婚姻爱情再到母亲,姚木兰的才华和智慧,都因其第二性的身份特征得不到施展,只能成为一个从属于美貌、家庭和子女的他者。
关键词:第二性 姚木兰 男权社会 后天塑造
一.姚木兰与其第二性别身份。
1.姚木兰——完美的女性形象。
姚木兰是林语堂大师的著作《京华烟云》里的女主角,作者曾说过:“若为女儿身,必作木兰也!”可见木兰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化身。首先,木兰是一个极具外表美的女性。她是“万众瞩目的中心,美如满月,以前没见过她的男男女女,见其美貌,都为之咋舌。除去她眼睛的迷人及低沉的音乐美,她的身段儿苗条,令人目迷心荡……身体各部分比例的均匀完美,竟至于此极……眼睛多情而富有智慧,脸上五官较为瘦削,轮廓线条较为清楚,眉清而目秀……”其次是木兰的才学和智慧。木兰是信奉道家思想的父亲最喜爱的女儿,木兰也深受其父亲道家思想的影响,从父亲那里木兰继承了道家心地坦然、正直自持的人生智慧。从母亲那里木兰学到了世俗的智慧和传统妇徳。木兰不仅能吟诗联对,还有新式学校求学的经历,这些都增添了木兰的人格魅力。最后是木兰完美的性格。木兰的性格审美综合了《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和《浮生六记》中陈芸的形象。林语堂曾评价陈芸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再加上继承了史湘云性格中爽朗乐观、豁达大度的性格,姚木兰就成为集美貌、性格、情趣、智慧于一身的最理想传统女性形象的象征。如此这般尽善尽美的形象,引得多少女性读者发出“要做木兰那样的女子”的感叹。可惜,在这样完美光环的笼罩下,木兰这一形象,却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第二性别的又一次构建。
2.第二性的概念。
“第二性别”是20世纪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徳·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里的概念。她的性别研究著作《第二性》被称为“女权主义的圣经”。在书中波伏娃洞察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构建的”。女人成为低于男人的第二性别,是依附于男性的“她者”,遭受偏见与歧视并非由于生物性差别,即并非由于女性天生能力不足,而是男权制度下的产物,是由于男性垄断着文字、法典、社会分工和价值标准,女性被男性评价和塑造成为“第二性”。木兰完美女性形象的背后就是男权制度下对女性第二性别的构建过程,从少女到婚姻爱情观到为人父母,无不显露着被男权社会设计的她者和从属地位。
二.姚木兰被构建为第二性别的三个阶段
1.从小女孩到少女:木兰被构建为第二性的早期阶段。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到“女人是被后天构建而成的”,是父母、学校、大众传媒一点一滴用正式或不正式的教育或玩笑、夸奖等将小女孩一步步构建成了男权制要求的女人:被动、爱美、温柔、无用。
《京华烟云》从木兰童年的成长写起,因此可以很清楚地从她身上看到传统女性在小女孩时期的心理特征。木兰在七岁时,在举家避兵灾的途中与家人失散,因缘巧合下被官宦之家的曾家所救。在船上与曾家人认识时,木兰作为一个孩子,她的言行举止已经深刻地反映出男权社会对木兰价值观的塑造。木兰对桂姐小脚和仪态美的欣赏和惊叹,就是社会最初附加给木兰关于女性价值的认识——女性一定要美貌、温柔。桂姐的身段儿加上那纤小、周正、柔软的小脚,就像是“一个好的雕像又配上一个好的底座”,一个“比例和谐的花瓶”。雕像、花瓶这样对女性美的要求,就像是一个牢笼,从小就已经束缚住了木兰哪怕再如何“妙想”都无法摆脱的从属人生。木兰虽然从小就很敬仰她的父亲,受这位信仰道家黄老之学、思想相对自由的父亲的影响很大。她有曼妮这一完全被封建礼教扼杀了自由的人物形象所没有的个性特色,如吹口哨、唱戏、喜爱甲骨等,但这些特色实际上是男权社会对曼妮这样“画里走出来的人物”的审美疲劳之后的又一审美创造。曼妮就像是二维的静态画,而木兰也只是增添了一些动态因素的三维动画,在本质上她们都是男权社会创造出来的审美符号,是从属于男权社会的第二性。
2.婚姻中的第二性。
木兰虽受过新式教育,却无力追求自己的爱情。因为就像作者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一个淑静的少女,是宁愿不嫁而死,怎么肯用自己的魔力去物色追捕一个青年而嫁之!多么下贱有失身份!”这个淑静的女子就是已经被折断翅膀的鸟儿,已经无力独立生活,只能躲进婚姻的巢穴寻求庇护。木兰也是一只这样被折断翅膀的小鸟,即使她和孔立夫的灵魂多么接近,最终还是屈服于所谓的命运,嫁给了与之没有爱情存在的荪亚。这所谓的命运就是男权社会从小灌输给木兰的价值观:高贵淑女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要被动柔顺地等待丈夫给自己戴上结婚的戒指。而婚后的生活则由女性殚精竭虑地维持,但控制方仍在丈夫。曾老先生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在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