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浅议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经济思想及政策有效地使美国从“大萧条”中走出,并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依据是均衡产出理论和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主义虽然曾经辉煌过,但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缺陷。正确认识凯恩斯主义的,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就业消费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15-03
收稿日期:2013-09-25
作者简介:熊华(1992-),男,云南大理人,本科在读,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一、凯恩斯主义理论诞生的现实背景
(一) 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准备抛售股票的人们,攒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随着交易所大门的打开,股民们鱼贯而入,争先恐后地想把手头的股票甩出。在一天的时间里,共计有1 600万股在证券市场上被抛售。随之而来的,便是股票价格的下跌,市场秩序的紊乱。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如同海滩上的沙堡一般,被一次空前经济危机的浪潮所冲垮,其影响随后蔓延全球,成为这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德国在1929年前以机器制造和钢铁工业作为主导经济部门,在危机前夕(1929年春、夏)就已经表现出了产量忽高忽低的不稳定状态,1929年11月后,整体经济呈现出连续下跌的趋势。美国经济危机影响波及日本,主要表现为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产品(生丝)市场的萎缩和价格急剧下跌。1929年底,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德日两国因工业生产减少和物价暴跌引起了大量企业破产,失业人口数大幅上升。严重依赖世界市场的英国,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快地受到了影响,进出口额和工业产量严重下降。上述这些国家的经济危机,探究根源,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是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整个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一种“大萧条”的状态。到1931年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阶段,垄断组织为了维持商品的垄断价格,把大批未售出的商品(粮食、牛奶、咖啡、水果)倒入海中。根据统计1929—1933年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大约倒退到1908—1909年的水平,各国新增失业人口数高达4 000~5 000万人(美国:1 700万人;英国:275万人;法国:200万人以上),其中美国的失业人数占劳动力的25%。
上述这些由空前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西方传统经济学者意料之外的,他们无法给予理论上的解释,更不用提制定政策来解决问题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理论上的说明和政策上的建议。新的理论关键是要:论证在不改变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可以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必要干预,来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从而达到“充分就业”。
(二)传统经济学派学者挽救危机的干预措施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定理。追随其观点的新古典派经济学,在当时居于正统地位,提倡“自由放任”、“自由竞争”,认为政府只应当充当“守夜人”,并坚信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然而由生产过剩造成的经济危机却给了新古典派经济学者们当头一棒。
早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就有新古典派经济学者对“自由放任”的经济进行批判或修正。他们主张在必要时,可以通过中央银行来调剂通货数量,以防止通货紧缩或膨胀。如19世纪中叶,英格兰银行依靠改变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息率。但他们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所以会有蔓延的影响,并不说明货币调节无效,而是运用时机不当。他们擂鼓喊道:“政府干预得太多了!”其中的一个代表就是,阿尔文·H.汉森(Alvin H.Hansen)。他怀疑政府调节措施的作用,认为如果政府接管经济,“在计划经济上走得太远了,确实有可能直接导致完全走向社会主义”。[1]
(三)以财政手段干预经济的社会思潮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破坏,使许多经济学者开始反思,其中的一些甚至站到了传统经济学的对立面上,大力提倡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其中瑞典的一些经济学家强调预期的因素,指出由于资本家对未来的经济状况过于“乐观”,在“萨伊定律”给出的“供给会自主创造需求”的保证下,过多的投资,从而导致了生产性过剩,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仅仅通过市场调节而恢复均衡。其中,以克努特·维克塞尔(Knut Kicksell)为代表,根据利率与投资预期的综合影响解释经济波动,并把中央银行的利息率政策看成是主要的调节手段。
在美国,呼吁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引领时尚潮流的可持续时尚品牌.pptx VIP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套).pdf VIP
- 版鲁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VIP
- 一种脱除1,3-丙二醇中微量醛基杂质的脱除方法.pdf VIP
- 国投证券-宁德时代-300750-全球锂电行业龙头全球化布局推动发展.pdf VIP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训练》教案 第8课 2~3岁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与训练.docx VIP
- MT-500系列说明书(济南华电)-20101216.pdf
- 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开学第一课-初中开学第一课班会.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