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价值表征与实践意蕴
摘 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时代命题,但依法治国需要借助社会系统中的软性资源才能得以实现。基于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转化形态,也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性吸收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逻辑演进线索的分析,探讨了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价值表征及实践意蕴。
关 键 词: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功能;价值表征;实践意蕴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1-0019-09
收稿日期:2014-12-12
作者简介:吴琳(1970―),女,吉林长春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着眼于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全方位部署,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命题。这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命题。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需要借助社会系统中的软性资源才能得以实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体现了软性资源性质的政治功能。
一、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
20世纪40年代,罗素曾预言:“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第一次达到这样一个时刻:人类种族的绵亘已经开始取决于人类能够学到的为伦理思考所支配的程度。”[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历经各种曲折,孜孜不倦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合的理论成果。
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依法治国的现代政治理念。195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法学大会上,人们对法治本质的理解达成了官方共识。人们一致认为,法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的政治理念。“在法律统治的自由社会中,立法机关的功能是创造和维护个人有尊严地生存的条件。这种尊严不仅要求承认他的社会和政治权利,而且要求确立个人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须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条件。”[2]法的重要性不仅是为解决人类社会中的纷争而存在,其重要性还在于,法能够用制度性和规范性的法规体系保障社会制度与社会秩序的完善,保障人们能够获取更多的公平和正义。“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法令之合于民心,如符节之相得也,则主尊显。”(《管子?形势解》)法治代替“人治”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是充分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权利的重要制度基础。“法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禄赏加于无功,则民轻其禄赏;民轻其禄赏,则上无以劝民;上无以劝民,则令不行矣。”(《管子?权修》) 就是说,法本来是用来发挥民众的作用和才能的;想要发挥民众的才能,就要慎重地委派官职。如果委派官职不慎重,民众就会背离其治理;民众背离治理,则下情不能上达;下情不能上达,民众就怨恨君主;民众怨恨君主,命令也就无法推行了。因此,法治理念对于建设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指引意义。
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依法治国理念的有效实施。“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依法治国是规范人的行为的一种有效的国家治理方式,也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规范。在当代,一部分人具有“耻言理想、蔑视道德、拒斥崇高、不要规则”的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力与渗透力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那么,为什么在一向注重道德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道德方面的问题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历来遵循的道德规范与道德要求不是建立在由“陌生人”所形成的社会里,而是建立在“熟人社会”中。以“人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熟人社会”的道德要求是“服从”、“顺从”、“听从”。只有“顺从”当权者主观意志的行为,才被认为符合道德。但是在“熟人社会”中的“服从”抹杀了个人积极进取的自由意志,压抑了人自由发展的个性。在“熟人社会”中遵循的道德“不是自律道德而是他制他律型道德;不是满足人的需要、利益和肯定人的发展的道德,而是扼杀人的需求和利益的道德。”[3]今天,随着中国社会逐渐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原来维系中国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3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pptx VIP
- 湛江市霞山区滨海四中六年级升七年级语-数-英分班考试题.docx VIP
- 2024年深芯盟国产无线通信芯片厂商调研分析报告-深芯盟.pdf
-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pdf VIP
- 日产600t双膛窑技术方案(改1).doc
- 众为兴cnc4340系统版说明书附加页.pdf VIP
- SOA架构智能座舱:设计与实现.docx VIP
- 伦茨82EV矢量变频器(内置闭环型)操作手册.pdf VIP
- DB61T-体育赛事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建设.pdf VIP
- Q-CR 517.2-2023铁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 第2部分:喷涂橡胶沥青(OCR).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