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乙”字音义考
摘 要:自许慎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乙”代表了两个字:“燕乙”之“乙”,音乌辖切,表示玄鸟;“甲乙”之“乙”,音於笔切,表示天干第二位。通过音韵训诂手段进行考证,我们认为“燕乙”之“乙”实际上是许慎类推出的一个字形,现实中并不存在。“乙”本音乌辖切,后产生於笔切一读。同时,还对以“乙”为声符且音读易误的字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甲乙 燕乙 乌辖切 於笔切 ? ? #156974;
《说文》中,《部》之“”和《部》之“”是一组形近字:
玄鸟也。齐鲁谓之乙,取其名自呼。象形。乙或从鸟。(乌辖切)
象春?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与丨同义。乙承甲,象人颈。(於笔切)
据《说文》和徐铉音,“”和“”记录两个不同的词:前者音乌辖切,表示燕子;后者音於笔切,表示天干第二位。隶变后,两字皆作“乙”,分别表示“燕乙”之“乙”和“甲乙”之“乙”。因容易混淆,所以人们一直注意区分它们的差别。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从音读上进行区分:“《尔雅》‘燕燕,乙’,此与‘甲乙’之‘乙’相类,此音轧,其形举首下曲,与甲乙字异也。”丁度《集韵》从字形上进行区分,将“燕乙”之“乙”改作“#131273;”,将“甲乙”之“乙”写作“乙”。张有《复古篇?形声相类》:“乙,於笔切,甲乙字;#131273;,乌辖切,玄鸟也。”段玉裁将“燕乙”之“乙”改作“#131273;”,认为古人另加义符“鸟”写作“?”的做法是多此一举。经深入考察,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一、“甲乙”之“乙”考
许慎将“甲乙”之“乙”字视为象形字,认为是草木萌芽、弯曲钻出地面的样子。对于许说,清代学者进一步申明或订正,寻找文献佐证和形体依据。段玉裁对许说进行详细解析,并说明“乙”的另一义“象人颈”出自《大一经》①;桂馥搜集了文献中相关例证来诠释许说②;王筠本着形义统一的原则,引用相关文献来证实许说③;徐灏否定了“乙”具有“人颈”义:“乙承甲,象人头,至癸承壬,象人足,皆《大一经》之谬说也。”④季刚先生曾说:“《说文》之为书,盖无一字、无一解不有所依据,即令与它书违悖,亦必有其故。”⑤我们在《白虎通义?五行》中找到了相似的说法:
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时为春,春之为言?,?动也;位在东方,其色青,其音角者,气动跃也;其帝太?,太?者,大起万物扰也;其神苟芒,苟芒者,物之始生,芒之为言萌也。
建初四年(79)的白虎观会议是全国性的经学讨论会,讨论“五经”异同,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杨终、贾逵、班固、淳于恭等人,连月方罢,讨论结果由班固纂辑成《白虎通义》⑥。它对今文经学和谶纬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兼采众说,试图用阴阳五行解释世间一切事物,大到三纲五常,小到婚丧嫁娶,皆以阴阳五行说进行阐释,从而成为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建初四年,许慎约25岁⑦,《说文》始作于和帝永元八年(96),初成于永元十二年(100)⑧。《说文》中“乙”字注解和《白虎通义》应同出一源,或者就是直接源于《白虎通义》,《白虎通义》的观点又可追溯到《春秋繁露》《公羊传》和《洪范五行传》等书中。《说文》对“乙”的注解,可从三方面考察:
第一,从字的排列上来看,遵循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原则。《说文》将十天干排列一起,认为是一个从植物萌芽、破土、生长、结果和成熟的连续性动态过程;同时,又解释成从头到足不同的人体部位,正如王筠言“许以十干象人体,犹纬书以八卦配人体也”⑨。
第二,从字的训释上来说,遵循了形义统一的原则。《说文》依据小篆字形,对先前的解说进行了改造,使之更符合字形的特点。相对于《白虎通义》,《说文》中的注释字形和字义更为统一,结合得更为密切。
第三,从解说思想上来说,不管是《说文》中的注释,还是《白虎通义?五行》中的解说,都受到了阴阳思想和五行思想的影响。再如《说文》对“癸”的注释:“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于时为冬,方在北,五行属水,故《说文》才会说“冬时”“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之类的话语。
许慎对天干、地支的解说,受到五行说的影响,历来颇受非议,认为充满了神学色彩。后世学者多据“乙”字甲骨文和金文追根溯源,试图探寻其构字理据和构字意图。他们往往直接抛开《说文》,直接依据甲骨文和金文,寻找它的实物对应体,以讨论其构意。吴其昌以金文相关字形为基础,证明“乙”字本义为刀的观点⑩;郭沫若将甲乙丙丁古文字字形列出对比,并据《尔雅》所载“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认为乙象鱼肠,丙象鱼尾;明义士否定了郭沫若的观点,并说道:“予意文字之始,为是颇早。降及有商,文字之运用,已大备。而文字于发展途中,多所演变,或早失字之初谊,而只用其假意,日辰字多如是也。”我们同意明义士的观点,不管是草木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