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馆主陈范从官宦子弟到辛亥革命者.docVIP

《苏报》馆主陈范从官宦子弟到辛亥革命者.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报》馆主陈范从官宦子弟到辛亥革命者   1903年,在中国报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苏报》案,这是辛亥革命走向高潮过程中的一起事件,影响深远。对于这起事件,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很少有注意到《苏报》的馆主陈范,更少留意他怎样由一名富有的官宦子弟成长为一名革命者。      一个早慧的富家少年      陈范(1860―1913) , 字叔柔、叔畴,号梦坡、瑶天等。原籍湖南衡山,生于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他的父亲陈怀庭是位举人,曾任浙江富阳等地县令三十年,也曾入浙江巡抚杨昌?幕。他的母亲赵氏,是江苏宜兴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善诗文书画,是一位很有才气的女子。陈怀庭夫妇共有十三个子女,陈范排行第三,陈范的长兄陈鼎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陈范的幼弟陈韬,就是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女学者、作家、诗人和散文家陈衡哲的父亲,也曾在外地为官。可见,这是一个很重文化教育且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家庭。   像那个时代许多大户人家的子弟一样,少年陈范被送进私塾去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陈范“生而负异禀,弱冠通诗古文词”。 然而陈范除学习这些传统的文化之外,“尤究心经世之学”且“志盛气锐,欲以政治自效”,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   早年的读书和家庭生活对陈范一生的影响甚大,可以说奠定了陈范一生行程的主色调:因为受其母亲的熏陶,陈范爱好绘画;因为接受了考据、训诂等文字学方面的训练,陈范的文字功底很深;又为了追求功名,陈范在诗词经史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工夫。柳亚子说陈范“其学穿穴经史百家,旁通内典,兼及重译诸籍,而尤长于诗”。   说陈范“长于诗”,绝非虚誉,还在他十一岁那年,他的父亲陈怀庭曾指着庭院中的梅花要他赋律诗一首,那时陈范刚从塾师读过唐诗十余首,还不太会做诗,但仍随口吟道:   风起香加远,春来放独先。   数枝横竹外,一树倚庭前。   带雪心偏洁,含烟色更妍。   晚来明月上,清影在溪边。   这首名为《梅花》的诗,既写出了梅花的形,也写出了梅花的神,且富于想象,颇有唐人诗中托物言志的意韵,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位十一岁的少年之手。   此后陈范每有所感,就付诸笔端,以诗言志,以诗言情,做诗几乎伴随着他的一生,成为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铅山知县到《苏报》馆主      像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陈范在接受了几年正规的封建教育后参加了科举考试,希望能够取得功名,谋个一官半职,显赫乡里,光宗耀祖。一开始还差强人意,中了秀才,但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陈范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竟是“累试不第”。 此时陈范仍幻想走科举致仕这条道路,在科举无望的情况下,捐资买了个知县的头衔,但陈范后来仍参加了科举考试,终于得中乙丑(1889年)乙科举人。这时陈范已是年届三十岁的人了,多年的科场生涯,使他无意于再应试,于是在1891年就任江西铅山知县。   铅山位于江西东部的闽、赣边界,本来也是个人才辈出的文化名区,但到了近代,该县变得糜烂不堪,自然灾害频发,人治也很成问题。   陈范决定次第整顿,革除弊端,但是遭到地方恶势力的阻挠和反对,也为上司所不满。就在这岌岌可危的局面下,铅山县的河口镇爆发了该县规模最大的一起教案――河口教案。   事发后,在处理教案问题上,陈范的意见与巡抚德馨的看法很不一致,本来德馨就对陈范不满,现在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将陈范弹劾革职,时间是1895年。   落职后的陈范,心情十分抑郁,聊以自慰的是读书、作画、写诗、和朋友唱和,闲时他也以编辑母亲的文集自娱。   1897年至1898年,陈范来到上海,打算找个谋生的职业。一日从朋友处得知,《苏报》欲出售,正在寻求买主,考虑到自己对文字工作的兴趣,陈范准备尝试一下。   《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日刊,是一家日商报纸,这一时期,《苏报》的内容是十分陈腐的,所载大多是市井琐事,甚至以黄色新闻吸引一些无聊读者,以此扩大销售量,并多次利用论说索贿,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谄媚权贵的事。这样的版面是欺骗不了真正有识见的读者的,不多久,该报就因销售不畅而亏折日多,1898年,出售给了陈范。   陈范接管《苏报》后,摘去外商的牌子,将它变为中国人自己的报纸。陈范的妹夫汪文溥、儿子陈仲彝、女儿陈撷芬也赶来馆中帮忙。   当时,上海报界著名的报纸很多, 竞争很激烈。从一开始,《苏报》就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一是稿源匮乏,其次是销售不畅, 有倒闭的危险。   然而,这时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改变了陈范和《苏报》的命运。1900年夏,唐才常、林圭等人在上海组织正气会,“务合海内仁人志士,共讲爱国忠君之实,以济时艰”, 陈范也参加了这个会。随后,1901年春在愚园发动的拒俄密约事件和后来的“张园”演说会,都能见到陈范的身影。可以看出,急剧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