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授打假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教授打假记   □ 科技部日前以代表著作抄袭为由,宣布撤销西安交大原教授李连生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国首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被撤   □ 早在3年前,李连生便被同校6位教授实名举报,但如今才有了相应的处理结果,其折射的中国学术界痼疾让人忧虑   □ 这个靠着连年亏损企业得出“经济效益”的项目为什么能够层层过关,最终得到国家级科研奖项?      2011年 2月15日,阴晦天盖住了西安交大的梧桐长道。    “老冯,恭喜呀!你们终于大获全胜。”冯全科大老远就瞧见法学系的一位教授在笑眯眯地打招呼。   “还没有全胜喽。”他眉眼间的几分骄傲比他的话更早流出。此刻,这不仅是他,也是陈永江、杨绍侃、郁永章、林?、屈宗长六人真实的心迹。   他们要彻底地去赢一个叫李连生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末,李连生考取著名学府西安交大,就读“压缩机与制冷技术”专业。以“涡旋式压缩机”为主攻方向时,他怎么都难料到,由此,他会在二十多年后一度辉煌:因《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这一项目,2003年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再过6年后,他又因此深陷人生丑闻的漩涡。   2011年1月30日,国家科技部门户网公布:李连生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第21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92条的规定,经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核及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该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并且申明:这是我国第一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被撤。   一个匿名举报者   2005年盛夏的一天,国家科技部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对李连生申报国家科技奖二等奖资料里的涡旋压缩机产品有质疑,认为其产品的自身运行会润滑油过多。随即,陕西省科技厅派出两位专家调查,其中一名是西安压缩机行业里的行家。匿名者后来告诉我,“那次没能检查出问题。”   李连生写了一份成果证明,交大科研处请了冯全科等老师签名证明。冯记得,他那时并不了解其中情况,但想到大家都是同事,也就签了。   冯全科与李连生的同事关系始于流体机械与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国家工程中心”)的建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世界银行贷款350万美元,以西安交大为依托,国家工程中心创办了。行政上挂靠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简称能动学院)。   冯全科历任能动学院压缩机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当年也为国家工程中心的创办出过力。按他的话说:他既是能动学院的人,又是中心的人。   与他年纪相仿的屈宗长则较含蓄,说话多是面带微笑,轻言细语。他当过交大万宝压缩机工程中心的副主任、主任。   尽管冯、屈二人都算是李连生的老师辈――本科带过李或指导过其毕业设计。若干年后,学生却成了老师的上级。   李连生长期是工程中心副主任,还在能动学院作学科负责人,兼学位委员会及博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博导,还担任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以及学校人事处处长。   而这一长串头衔被举报他的人讥讽为“李连生头上有七道光环”,“是科技部鉴定申报材料时被迷惑的因素之一”。   2007年12月,杨绍侃在交大东门彩虹桥旁的校公示栏里,无意间发现一条信息:国家教育部准备授予李连生“科技进步一等奖”,令他顿生疑窦的是,李所报项目为《往复式压缩机理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他从没搞过往复式压缩机呀?这是我很熟悉的专业。”在回去的路上,杨绍侃“感到问题很大”。   杨绍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交大动力二系(能动学院前身)压缩机教研室讲师、系副主任,后调入陕西省科委任副主任。1996年退休后回到交大,他也是交大压缩机专业的教授。他向校长郑南宁反映了这件事。郑南宁随即让科研处调出将李的申报奖项材料,请来校里几位退休的老教授陈永江、郁永章,林?,加上冯全科一起研究。   “他们看后,感到问题多多。” 杨绍侃说道。   陈永江副教授,上世纪50年代研究生毕业后,长期任教于压缩机专业;七十多岁的郁永章,1957年参与过我国首个压缩机教研室在西安交大的筹建,后又担任教研室主任;曾任压缩机教研室副主任的女教授林?,是压缩机气阀专家,他们可谓压缩机教研室的元老。   几乎同时,校方与几位老教授分别找到了屈宗长――“科研处交给我一些评审材料。而杨绍侃找我,是因为我既搞过往复式压缩机又搞过涡旋压缩机。他们两方都让我参与评定。”   他看后断定:“问题醒目,一些基本概念都没阐述清楚,越到后面越离谱。”   “我们是拍案而起!”陈永江年过八旬,性格在六人中显刚介。   他写的《李连生骗取一等奖的第1、2、3、4个证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