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浅谈手足十二针组方特点.docVIP

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浅谈手足十二针组方特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浅谈手足十二针组方特点

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浅谈手足十二针组方特点   关键词:阴阳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手足十二针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2.037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2-0085-02 手足十二针是针灸学泰斗、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乐亭先生的临床宝贵经验,用于治疗中风、高血压、瘫痪、痹证等。该组穴位由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组成,左右共十二穴,故名手足十二针[1]。这些穴位配伍精妙,与脾、胃、肝、肺等脏腑有着紧密联系,参与着人体阴阳调节,气血化生,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 1 手足十二针 1.1 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之一、胃经之下合穴,可发挥健脾益气、降逆和胃、益气养血、补益虚损的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谓“合治内府”。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难经?六十八难》曰:“合主气逆而泻。”故取足三里可奏通降胃气之功,《黄帝明堂经》载:“足三里主热病汗不出,善呕,苦痉,身反折……胃气不足,肠鸣腹泻,泄利,食不化。”《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云:“腹中雷鸣,食不化,逆气而吐,取章门,下脘,三里,灸中脘。”此外,足三里还有补益的功用,如《针灸大成》曰:“足三里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虚惫,真气不足,腹痛食不下。”又如《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记载:“足三里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足三里,其五行属土,又因脾胃为中焦五行属土,可谓之土经土穴,故功效擅长调理脾胃、益气养血、补益虚损。 1.2 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与足太阴脾经的公孙在胃、心、胸处汇合,故具有治疗胃系病证的功用。心包经下络三焦,取之可以通三焦之气机。历代医家在治疗呕吐时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任脉腧穴为主。因此,针灸止呕并不拘泥于经络脏腑络属,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治疗呕吐不仅可取胃经穴位,手厥阴心包经也十分重要。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药略》曰:“哕呕无度,针手厥阴大陵穴。”《补辑肘后方?治卒胃反呕?方》曰:“葛氏治卒干呕不息方:灸两腕后两筋中一夫名间使各七壮。”李?《医学入门?杂病穴法》曰:“吐,针内关,入针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可见心包经穴位在治疗呕吐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1.3 三阴交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主要起到健脾、养血、止呕的功效。三阴交的健脾作用如《针灸大成》所述:“三阴交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脾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泻食不化。”肝藏血,脾气散精,肾藏精,精血互化,三阴交一穴连三经,故又为养血之穴,古代医家多用三阴交治疗妇科疾病和各种血证。营血充足,滋养脾肾,使先后天之本得养,又因脾主四肢肌肉,因此,三阴交健脾养血的作用可以濡养四肢。此外,《针灸集成》提到:“呕吐,中脘、内关并针,三阴交留针,神效。”《圣济总录》认为“三阴交主呕哕”,说明三阴交尚有一定的止吐功效。 1.4 阳陵泉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具有和胃降逆、濡润筋脉的作用。中医认为,呕吐不仅与胃有关,与胆亦有密切关系。胆气上逆可见呕苦,古人提出可以刺胆经穴位治疗此病。《灵枢?四时气》曰:“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黄帝明堂经》云:“阳陵泉主胆胀,胁下胀满,呕吐逆。”这些论述表明呕吐亦可选用少阳胆经穴位,阳陵泉为少阳合穴,合主气逆而泄,且合穴是经气流动盛大的部位,阳陵泉通过调节胆经经气降逆止呕。阳陵泉还是八会穴中的筋会,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可促进中风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1.5 合谷、曲池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合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解得病者,取之合。”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做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另外,《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因此,原穴合谷、合穴曲池可以通过穴位的远治作用起到调理肠腑的作用。 2 组方分析 从气血辨证来看,足三里、三阴交相配,前者补益胃气,后者调养阴血,使五脏充养而体力充沛。曲池、合谷、三阴交相配,使新生之血流动畅通而无瘀滞之弊。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合谷、曲池二穴可以通过络穴,沟通表里两经,间接调理肺气。《素问?经脉别论篇》曰:“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水谷精微由脾胃吸收后有赖肺气散布周身,曲池、合谷调理肺气,三阴交为肝、脾、肾经交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