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98例临床观察
                    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98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取CT片定位或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应用YL-1 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联合尿激酶液化技术进行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清除血肿。结果:共治疗脑出血 98例,病死率13.3%,有效率86.7%。结论: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联合尿激酶液化技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好、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病程较短,是基层医院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新途径和首选方法。 
  关键词: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 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 脑出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6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86-01 
  脑出血(ICH)是神经科急症,发病率高,约占我国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1],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平扫确诊为脑出血,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血压高。其中男60例、女38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55.7岁,其中40~70岁71例,占68.9%,患者年龄呈正态分布。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体积=血肿的最大长径×宽径×层面数×层厚×π/6),30~50ml 67例,51~80ml 29例,81ml以上者2例。意识清醒7例,意识模糊25例,昏睡 27例,浅昏迷30例,中度昏迷9例。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 [2],患者的评分在30~42分之间。发病至手术时间在6小时以内者8例,在6~24小时内手术62例,在24~72小时内手术21例,72小时以上者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血肿定位。CT片定位:选择CT片所示血肿的最大层面,测出该层面距基线(CT常以耳眦线为基线,即OML线;偶有用耳眶线或耳眉线,即RBL或EML线)的高度,在此高度用龙胆紫画一与OM线平行的线,该线所在平面即为穿刺平面。在CT片上经此层面测量出额部头皮到血肿中心(靶点)的垂直距,平移此线使之末端与头皮相交,交点即是穿刺点,穿刺点与血肿中心的距离即是穿刺针的长度,分别由比例尺换算出实际长度,找到穿刺点。CT引导、标志物定位:CT扫描,选择血肿最大层面,该层面血肿中心即是穿刺靶点,将光标移至该层面,在颅脑该层面放置标记物(金属),重新扫描确定穿刺靶点到颅脑表面的最短距离即是穿刺点,并用龙胆紫在头皮上标记该层面及所选穿刺点的位置。 CT机上测出穿刺点到血肿中心的长度,由比例尺换算出穿刺长度,穿刺时沿两点连线进针。穿刺点的选择要避开重要功能区和颅表大血管。 
  1.2.2 手术方法。选择合适规格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在电钻驱动下(转速≤700 r/min,顺时针)按设定的穿刺方向进针,钻透颅骨、硬脑膜(限位器抵住头皮不能再进针),取下电钻,剪断一次性外套箍,拔出针形钻,插入钝头针芯,与三通体一起平缓地推入血肿边缘,拔出钝头针芯,连接引流管并盖上盖帽、拧紧,用5ml注射器缓慢抽吸液态血肿,边抽吸边转动三通体(沿360度方向)、同时向前缓慢推进三通体至血肿中心,注意抽吸时不宜用力过猛、负压过大,以免引起再出血或颅内积气。半固态血肿可以用生理盐水震荡冲洗,紧密固态血肿经震荡形成空洞后用针形血肿粉碎器注入3~5ml血肿液化剂(含尿激酶约1~5万单位)关闭引流管,3~4小时后开放引流,每天冲洗 2~3次,每次均注入液化剂。注意首次抽吸血肿以适度减压为佳,控制在血肿量的30%左右(较大血肿不超过15ml);半固态血肿和紧密固态血肿的冲洗、液化必须严格遵循等量置换或出多于入的原则。 
  2 结果 
  死亡13例(13.3%),其中3d内死亡8例(大量出血合并脑疝形成6例,术中、术后再出血2例),4d~7d内死亡5例(大量出血并再出血3例,大量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例1例),8d~14 d内死亡1例(大量出血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术后1d、3d、5d、7 d复查头颅CT,血肿基本消失时间:3d内25例,4d~5d内42例,6d~7d内23例。术后6周基本治愈11例(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占10.6%),显著进步42例(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占45.6%),进步32例(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占31.1%)。 
  3 讨论 
  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1],本组病例死亡率为12.6%,死亡率有明显下降;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7.4%,较传统脑出血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提高。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