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说明书英译存在问题与策略
中药说明书英译存在问题与策略
摘要:随着中药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世界对中药认识的加深,中药说明书的翻译问题便突出地表现出来。本文就中药说明书所存在的问题和翻译策略方面,对中药说明书的翻译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为中药的国际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药说明书 英译 存在问题 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52-02
中药学经过数千年的医药实践,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中药医疗体系以其整体性思维、个性化服务和远离化学人工制品的治疗方法以及对某些疑难杂症的神奇疗效,而引起了海外更广泛的关注,倍受西方人士的青睐。为了让中药真正打入国际市场,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中药说明书的翻译作为扩大销量、发展国际贸易的一个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中药说明书的英译研究,至今仍缺乏系统性和统一的标准。因此,如何译好药品说明书,就成为广大翻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中药说明书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事中药说明书的翻译者多为两种人群:中医医务工作者和英语翻译工作者。但前者英语功底不扎实,其翻译通常会在语言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中式英语,结果让外国人根本读不懂;而后者对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则会借助工具书,望文生义,从字面上把中药说明书翻的面目全非。目前市场上的中药说明书的翻译质量普遍不高。
1.1不忠实原文,望文生义
欧阳利锋曾提出,在中药说明书的翻译中,译者要忠实于原文,但不能拘泥于原文。译者首先考虑的不应是对原文本的忠实,而应是对原作意图的忠实。中药特殊的文体和深厚的内涵往往非一般译者的所能及,仅有好的英语能力,而缺乏中医药专业知识很难翻译出优秀的译文。如“罗汉果菊花茶”这一保健药品,有的医药公司把它翻译成了“Luohan Fruit and Chrystanthemum Tea”,其中的“茶”被翻译成了“tea”,而事实上该保健药品的配方是:罗汉果,杭菊花和蔗糖,很显然译者在不了解该中药配方的情况下,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该处的“茶”应当翻译成“drink”才对。再如在翻译很多诸如“板蓝根冲剂”,“小柴胡冲剂”等冲剂型药物时,有人把“冲剂”翻译成了“lotion”。“lotion”一词在英译药品中通常指洗剂,洗液,是不能用来口服的。可见,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药说明书翻译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1.2可读性差
自古以来,中药说明书中的关于功能和主治的描述主要来自古方或古人医书,其用语既古又今,如“同仁大活络丸”中“祛风,舒筋,活络,除湿”翻译为“To dispel wind and remove dampness, to relax muscles and tendons, activate the collaterals”。像“祛风”“除湿”之类均属地道的中医词汇,就是对中国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都很难理解,更何况是对于完全没有中医和中国文化基础的国外消费者,要让外国消费者相信药物有这种功效,他们会觉得匪夷所思。此外,还有一些中药说明书则出现了诸如语法,单词拼写和译文文体上的一些错误,对于药品说明书这一生死攸关的重要文体,出现如此多的语言问题,缺乏可读性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1.3英译标准不统一
由于当今中药说明书的翻译缺乏统一的翻译标准,所以同样的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很难找到英语等值词,比如“阴阳”,“气血”等词语,我们只能说汉语拼音,然后用大段语言作名词解释,别人还不一定能听懂。中药说明书中有关“气”的表达就有“qi”和“vital energy”两种翻译,这样就导致同样的药品却在功效上出现不同的译语。还有这样的例子,中药的“主要成分”,在六味地黄丸、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等说明书中都将其翻译成“principal ingredient”,而同仁大活络丸和消渴丸里则将其翻译成“ingredient”,在“还少胶囊”里将其翻译成“composition”。另外,“功能与主治”也有的翻译成“Action”,有的则翻译成“Functions and indications”,还有的翻译成“Indication”。如此混乱的翻译势必造成外国消费者的误解。
1.4中式思维严重
西方人思维重理性,重个体,反映在医药方面是重视实验、具体数据和个体差异。总是用实验的结果和具体的数据来表明药品的药理作用和疗效,凡是与药品有关联的内容,全部都放到说明书上,这反映了西方人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习惯。相比之下,汉民族重悟性的思维习惯反映在药品说明书上就是表述的笼统和模糊化。因此,一些疗效非常好的中药在国外得不到认可,找不到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思维习惯和理念差距造成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